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当时社会的正直学者中,范滂是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为社会改革发声,小东坡在读《范滂传》时曾问母亲,他长大后做范滂怎么样,得到母亲的肯定,这为他成年后的作为埋下了伏笔。
小东坡六岁入学,聪明已显露出来,经常被老师表扬。十岁能写出好诗句。幼童时首次听到欧阳修、范仲淹等人名,他深受鼓舞。
11岁进入中等学校,开始准备科举考试。那时学习的老方法是要背整本书还要默写、抄写整本书。 他的父亲考场失利,好在他父亲一直坚持淳朴的写文风格,恰好当时礼部尚书和礼部主试欧阳修发动改革文风运动,只注意文章的表面华美,卖弄词藻的文章一律不录取。
第四章 应试
苏东坡兄弟20岁左右,准备去应试,按照当时,如果未婚进京赶考,考中的话,京城未婚之女的富商会向未婚举子提亲。而苏家希望找个本地媳妇,知根知底,所以提前娶妻。
殿试时,欧阳修为主试官。考生要半夜起身,黎明前来到皇宫外,因为没考完不准出考场,所以身上带着凉的饭食。
考试时,考生各自被关在一个屋里子,皇宫侍卫严格看管。考完后,书记重抄一遍试卷再交给考试官,以免认出试卷的笔迹。
苏氏兄弟都中了优等。文章写的是为政的宽与简,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
主考官欧阳修录取了苏东坡就意味着他与苏东坡之间形成了“老师”与“门生”的终身关系。 苏东坡的宦途正要开始,母亲即苏洵的妻子病故了。
守孝两年三个月之后才能返回复职。期满后,父子三人携两位儿媳同行返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