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会很天然的处理自己情绪的过程,没人教会他怎样做。无论生命多么弱小,只要不被强制驯化,他们就会天然的领悟真理,法则和爱,就像兔子会打洞寻找胡萝卜,松鼠会爬树寻找坚果,蜜蜂会寻找花朵采蜜一样。
人自身需要爱,公平和尊重,需要知道真相,我们只要保证每个人的需要,权利都是一样的,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了。也就是这一点,使得我们拥有了像兔子会打洞那样的天性。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规则和平等,教育只是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关注和认同儿童的情绪以及各个部分,而管理情绪和与人沟通的艺术是孩子自己通过发生的故事创造和发展出来的。
儿童在这种自由中成长,这是解决有关内在心灵世界的界限和规则问题的方式。不让任何人到你的内在世界里肆意杀戮或行使暴力,也不可以其他人的世界里杀戮或行使暴力。就像在你的家,由法律保护你的财产不被侵犯。但内在心灵世界的纠纷,必须依靠你自己在你的内在世界建立秩序,依靠内在部分的成熟,依靠自我的诞生和成长。
情绪始终沮丧的孩子,她的各部分都有可能停留在原始状态,这也意味着她的生活,她的成长可能就是不幸的。成年后他会成为情绪的俘虏,被情绪掌控。
从父母的爱到自我的爱,这个循环的完成,才是情绪成熟的标志。成熟的人首先能清晰的把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剥离开,他清晰的知道“情绪是我的”,“我要为我的情绪负责”。负责指的是我要照顾我的情绪,清晰我的情绪,知道我情绪的来源,准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接下来再去看看那些情绪背后站着什么?然后我们请站在情绪背后的那个东西出来,和它在一起,把它转化成支持我们生命的东西。
对真善美的故事产生共鸣,这是基于儿童自身的生命特征。这于成人有着截然不同。成年人生活在外在的物质世界中,专注于外在的利益世界,利益更容易触动成人的情绪,而儿童生活在生命之中,情绪专注于生命本源的引领,协助着创造适合这个物质世界生存的自我。
成人总是用理性把现实和童话分开,也等同于用理性把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分开,成人期望纯粹的精神生活,但只有儿童才能够完全感受到。
许多成人在给孩子读故事书的时候,成人的心没在故事中,这是第一个分离,和故事分离;第二个分离是成人没有和孩子同感,讲故事的人和听故事的人在故事中是分离的。成人喜欢吧注意力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喜欢解释里面的知识和词语,这就无法营造一个情绪的氛围,会直接破坏孩子的精神情绪和精神感觉。
我一直在探索自己,最后才发现,我所有的状态基本都是处于婴儿状态,我的认知,心理活动,精神,还有我的感受等等这些,而且是一个变态巨婴的状态,所以当我和这个外在的成人世界产生关系时,所有的一切都感觉无比难受和抗拒,处处设限,各种挫折和障碍,客观的来说,成人的世界我没有办法去改变他们,然而既然成人的世界能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刺激,也说明我的内心早已始终潜藏了太多的充满限制的,障碍的,扭曲的各种创伤,所以成年后的我每一步路基本都走的异常困难。
因为我早已不是一个人在走了。
我想和大人们的游戏基本上可以终止了,实在做不到拔苗助长的去违背内心这个孩子,索性就和肚子里的小宝宝一起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