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的电影,要留在心中,至少要看三遍。第一遍看情节,第二遍看情感,第三遍看内心。今天我看的是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恰恰也是第三遍,所以我想我可以记录了,并且推荐给你们。

影片故事简单,一个蒙冤的银行家安迪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他花了19年去学习狱中生存,在无意中得知自己案情真想后想争取自由,却发现无路可寻。于是只有越狱去实现自己的未来计划。
故事很美国化,情感却很世界味。接下来我想一一说出此时的我能读出来的几个关键词。
1.生存。从银行家跌落到终身监禁,安迪面对的第一法则就是生存。在监狱长暴力打死新犯人时,安迪问他叫什么名字?五一人能知,一个生命就消失了。从此他开始思考的问题就是生存。人不是忙着生,就是忙着死。哪怕在狱中也是如此。是什么支撑着他?
2.自由。入狱时典狱长告诉新人说这里只有圣经和制度,你们把灵魂交给上帝,身体交给我。上帝和法律看起来是多么严谨和人性,然而感受起来却是那么苍白和无力。自由就如此丧失了。影片中安迪靠着自己的财务知识帮着典狱长一流报税,洗钱,换来了屋顶的阳光下的啤酒时光,换来了渐渐扩大的狱中图书馆。他花了六年时间去反复的写一封信,换来了每年500美金的赞助。自由背后支撑他的是什么?
3.体制化。

有没有发现只有生存就生活在各种体制化中。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从工作到生活,从群体到个人,都生活在各种体制化下。体制化是生存法则之一。然而体制化中我们怎样保存做自己呢?
5.希望。写到最后发现所有的问题都是想把这两个字叫醒。

这段话是说过我们每个人内心听的声音。好的故事就是这样,看起来他娓娓道来的是自己的人生,而细细想想他说到的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