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近期在朋友圈火了。摆地摊让我想起儿时赶集的情景。
那时,爸妈都要上班,于是,只要是放假,我们就被爸妈送到爷爷奶奶家。在乡下的日子里,除了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山放羊,摘野枣,最盼望的就是赶集了,赶集日是根据农历的日期定的,几天一次,只要是赶集日,我们便围着爷爷,闹着去赶集。镇上离我家有5里路,有时能坐上同村人的马车,驴车或是骡子车去赶集,有时哥哥姐姐们在家,他们心情好时,也能坐他们的自行车赶集,如果运气不好,只有走路去赶集。但不论是哪种交通方式,都抵挡不住对赶集的渴望。
赶集日,镇上热闹非凡,我总是怯怯的跟在大人的后面,紧紧拉住他们的手,生怕被挤丢了。爷爷看到卖吃的摊儿,便会给我们买点杂碎,有时去喝碗辣汤,吃几个包子,糖糕,有时买几个糖球或糕点,反正不会让我们空手,这也许就是我当时渴望赶集的原因之一吧。
我还记得,有一次,爷爷带着一只母鸡到集市上去卖,不一会就卖掉了,接着我们去买鱼,那时买鱼需要到鱼市,爷爷挑中了几条鱼,就和卖鱼的一起跟一个来回穿梭在鱼市的人在袖子里比划着,他们也不言语就比划,最后爷爷就付钱拎着鱼走了,还给那个比划的人一些零钱,当时我还以为那人是个哑巴,后来才知道那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鱼市经纪人,买卖双方都需要他付钱。当时觉得好神秘,爷爷也好厉害,可以和哑巴对话……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赶集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更加怀念童年往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