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日 22:22,写作群的一位朋友申请加我为好友,他名字:周岭。
2019年3月8日,他开付费专栏。
2019年3月16日,运作社群:清脑 认知圆桌,现在有325位桌友。
这是一位在2017年同期向师北宸老师学习写作的朋友,是什么因素让他脱颖而出呢?他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
2020年2月18日,7期头条情感培训群:以航情感故事;看到我文章的问题,热心地指出我在头条对文章要求的缺失,帮我梳理了结构框架,切入点,梳理流程:故事引入→提出观点→论证→给出方法。
回想当日,第一篇长文,从标题、结构、行文,排版,基本上能犯的错误90%占有了。幸好思想和文字水平得到群友以航情感故事的赞许和老师的肯定,才落得少许颜面。同时才知道和高手的距离的大。
未及多久,以航情感故事赢得开付费专栏的权利。而我又一次捧了个人场,如路人甲。
007一年多了,每一次也完成了作业,仅仅完成而已,高质量的几乎没有。为什么呢?
一万小时定律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呢?
一万小时定律指出,在任何领域,一个人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就能从平凡人变成大师。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一周工作5天计算,你只要持续努力5年,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
但很明显,在餐馆工作的厨师超过5年的一大把一大把,几乎没有几个成为大厨师的,很多工作超过5年的记者、编辑并没有成为写作高手。所以,一万小时定律有着巨大的缺陷,如此低迷长时间的写作、练习,并不一定能让人越写越好,反而有可能把人写“废”,让写作热情消耗殆尽。
俗话说勤能补拙,除了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呢?这个拙是智力问题还是认知问题呢?和周岭和以航相比,是什么让他们飞速成长而我龟速前行呢?
首先,排除智力问题,至少也是上了大学的人;
其次,投入精力的问题,这个应该是个大问题,自我感觉是投入度绝对不够的,刻意练习也不够,自欺一时,后悔一世;
第三,方法问题,从专业学习的角度反思,在写作方面没有投入研究方法和形成套路;
第四,码字数量不足,真正的写作不是依靠灵感,而是如手艺人一般,定期定量干活码字;
第五,对写作意义认知程度不够,不发表的写作并不是真正的写作。
为什么我会被牛人拉开了距离?
两个字:懒惰。而且这个世界没有人会等你,没有人有义务等你。
假装追求完美掩盖了拖延症的真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