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妖怪”是书中其中一章的标题,但它在前一章《当众宣布》里已经出现。“多头妖怪”贯穿了两章的内容,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鲁西迪擅长使用巧妙的比喻和双关语,那么“多头妖怪”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首先要回到作品中,回到故事发生的那个历史时刻,回到那个惨烈血腥的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在战争中蒙受了巨大损失,已没有财力继续维持世界帝国的角色。英国政府希望尽快的从所有的海外义务中撤出来,集中财力于国内重建。在印度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让它独立。
英属印度帝国(1909)在印度,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有着长达几个世纪的矛盾和冲突。穆斯林作为征服民族进入印度次大陆,统治印度教徒几百年。两大宗教集团在宗教戒律、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少冲突,数百年来流血冲突不断。
1946年起,英国政府派遣数批内阁特使团去印度,同印度政治领袖们谈判。但印度统一的方案始终无法达成。归根结底,穆斯林并不想留在印度内,因为穆斯林在整个英属印度占少数,留在印度担心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他们始终谋求巴基斯坦的独立。
激进的穆斯林开始在印度各地挑起种族冲突。1946 年8月16日,穆斯林联盟宣布这一天为“直接行动日”。结果在印度最大城市加尔各答,发生了严重的骚乱,并很快升级为种族大仇杀。穆斯林使用砖头、匕首和枪同印度教徒展开混战,还拦截并焚烧了一列火车,车上的人无论老少妇孺都没有幸免。在穆斯林狂暴的袭击下,城里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也参加了骚乱,狂怒的锡克人手持著名的弯刀,在穆斯林聚居区里展开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加尔各答骚乱后清理出来的尸体为3500人,但被扔进河里和大海里的遇难者估计达2万人。
暴乱过后的加尔各答城接下来骚乱从加尔各答蔓延到孟买、卡拉奇、阿迈达巴德,从孟加拉蔓延到比哈尔省、联合省、旁遮普省……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一面煽动一面互相指责。更可怕的是,各省地方政府、警察和印度军队也在分裂情绪的影响下开始出现瓦解和崩溃的迹象,一场大灾难即将来临。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1947年一月,阿米娜跟随丈夫阿赫穆德来到德里,居住在钱德尼巧克穆斯林区,开启新的生活。
鲁西迪是如何展现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呢?
此时主人公萨利姆还未出生,鲁西迪巧妙的分别通过萨利姆父母的视角,以双线叙事的方式,来推动故事的发展,揭示多头妖怪的疯狂。
鲁西迪在故事开始前先做了一个预告,这段话预示了父母两人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经历。读者在读完整段故事后,才能够将故事情节与这段预告相呼应,这是鲁西迪常用的小技巧。
一次旅行从一个城堡开始,另一次旅行本应该在一个城堡结束,然而却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一次旅行是预测未来的,而另一次呢是确定其地理位置。在一次旅行中,好些猴子跳跳蹦蹦的很是有趣;而在另一处,猴子也跳跳蹦蹦的,却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在这两场历险中,秃鹰都扮演了一个角色。多头妖怪埋伏在两条路的尽头。
主人公的父亲阿赫穆德从事漆布生意,生意做的不错,通过连襟佐勒菲卡尔少校的关系,阿赫穆德负责向军队提供漆布上装和防水桌布。他和其他穆斯林商人一样,大批货物都放在市郊工业区的仓库里。
但是罗婆那帮的出现,让他的生意出现巨大的危机。罗婆那帮是狂热的反穆斯林运动组织,这在印巴分治之前动乱的日子里是很寻常的事。他们要挟勒索穆斯林商人,向他们索要钱财,不交钱的话就会立刻烧毁他们的工厂、商店和库房。
神话中的罗婆那罗婆那是印度神话中的罗刹王,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摩和众神的死敌,生有十个头。在印巴分治的动乱时期,黑帮盛行,鲁西迪在此正是用“多头妖怪”来隐喻罗婆那这样的黑帮组织。
阿赫穆德受到了黑帮的要挟之后,他和两个合伙人一起,提着装满现金的灰色袋子,放到黑帮指定的老城堡里。
不幸的是,他们放置的钱袋,被一只猴子发现。猴子把钱袋撕开,把里面的纸张挖出来,扔到外面。所有的钞票就这样像雨点一样飘荡,飞到满是小便和烂水果的沟里。这导致黑帮接头人来了之后没有收到钱,随后就把阿赫穆德的仓库给烧了。在这次旅行,猴子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罗摩衍那壁画在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的猴子大军帮助毗湿奴打败了罗婆那。而对阿赫穆德来说,猴子却是导致他的仓库被烧的直接祸首。这就奇怪了,猴子不是应该助攻打败罗婆那的吗?换一个角度想,猴子直接导致阿赫穆德的仓库被烧,间接逼着阿赫穆德变卖家产,举家迁到孟买,从而开创了新的房地产事业。可以说猴子无意中助攻了阿赫穆德的事业发展,这样也就符合神猴哈奴曼的角色形象了。
我们接着换到母亲阿米娜的视角。
鲁西迪善于把个人经历与历史进程相结合。通过居住区内三家居民的关系描写,他揭示了当时社会不同宗教团体间的尖锐矛盾。这三家相邻的居民,他们称之为“斗鸡的”,因为这三家人一家是信德人(巴基斯坦),一家是孟加拉人,夹在中间的是在穆斯林居住区少见的印度教徒。他们从自家屋顶往印度教徒房子上扔垃圾,朝这家人骂粗话,往他们家门上扔肉。而这家印度教徒也不甘示弱,雇人朝另两家扔石头,石头上还写着:“等着瞧吧,到时候会收拾你们的!”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两个宗教团体已经是水火不容了。
双方的矛盾,正巧在利法法▪达斯的身上被激化爆发出来。利法法▪达斯只是个耍西洋镜的印度教徒,正在穆斯林居住区摇鼓卖艺,却无意间受到围观居民的指责。报纸上一直在刊登穆斯林儿童遭受侵犯的消息,可怜的利法法▪达斯就被指责为强奸犯,成为公众愤怒情绪的发泄对象。
在印巴分治宗教冲突日渐激化的时期,民众的情绪极其容易受到煽动,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市场发生。在这里,鲁西迪借助“多头妖怪”,讽喻了这些很容易受到煽动的芸芸众生。
阿米娜挺身而出救下利法法▪达斯,利法法▪达斯为了表示感谢,邀请她去为她未出生的儿子算命作为回报。阿米娜冒险来到贫民窟,在这里她见到了可怕的贫民窟里场景,见到各种乞丐、不可接触的人、故意弄残废的瘸子……作者这样描写阿米娜当时的感受:
小孩子扯动她纱丽的下摆,到处都是些瞪着我母亲瞧的脑袋。我母亲想,这就像置身于某个可怕的妖怪的包围之中了,这个妖怪长着数不清的脑袋。但她修正了自己的想法,不,这些可怜的穷人当然不是妖怪——那么,是什么呢?
这是阿米娜遇见的“多头妖怪”,盲目易煽动的民众和麻木可怜的穷人。
可见,“多头妖怪”的隐喻并没有明确的指向,它即可以是暴力的黑帮,也可以是易受煽动的民众,甚至可以是控制不住的疑心——拙劣的怀疑。主人公萨利姆对母亲的这段经历,有许多疑问和含糊不清之处,忍不住要提出许多问题。这些疑问有可能是不敬的,可能是没有答案的,或者不该问的,却抑制不住的在脑中浮现出来。
从暴力的黑帮、易煽动的民众、不可控制的疑心中,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出“多头妖怪”的共性特征:那些不受我们控制的,随时可能出现、爆发的人和事物。它特别强大,生有十个头,你没办法同时控制住十个头。
这也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印巴分治是必然的历史进程,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印巴一定会分治,萨利姆和他的家族,只能顺势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