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枪响,几十张自画像碎成雪片,鸢尾向日葵樱花枯萎凋零,星空暗了,土豆臭了,椅子坏了,手写的书信糊了,音乐停下了,梵高的生命终止了,展览到此结束——
朋友请我一起去看梵高展。
巨大的展厅包围着数十面墙体,黑暗的空间里人头攒动,墙面上一幅幅梵高的画展开。由梵高各时期的自画像开始,到梵高在荷兰、巴黎、阿尔勒各时期的风景画、人物画、静物,配合相宜的音乐,观展人群被暗化成了剪影,置身其中,偶尔一恍惚会以为自己在看王家卫的3D电影。
梵高的画放大了看是什么感觉?细节和色彩不要太棒了。我曾看过丰子恺写的梵高传记,里面记载有梵高各时期的生活心态及画作。早期的画可爱而淳朴,带着童趣稚心;中期的画明艳而炽热,令人击节赞叹;后期的画阴郁而神秘,让人沉陷无法自拔。今日再看,却觉得有些时候丰子恺的画传达出了梵高画的感觉,家人的温馨温情,自然的美丽敦厚,人性之初的赤子天真。
因为时间分散,看展的人并不算多。有不少熊孩子在里面跑,拍照摆姿势,还有坐在地上的,感觉他是觉得很无聊,不知道大人为什么在拍照,为什么我都坐地上了还不带我走,这黑漆漆的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啊,我想快点回去打游戏。几个小伙伴的就比较好玩了,你追我赶,分明这不是画展,而是场景游戏。
也有人在抱怨这场展的门票不值,又没有真迹,看不到那种油画的质感,就是一些数字影像在播放,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买本大的画册放在家,什么时候想看就打开来看看,便利又省事。然而客观说,我个人觉得这场展仍不乏可取之处。首先这3D展是近视眼的福利,因为如果是原尺寸,不戴眼镜是看不清的,除非无礼地靠太近,而这样放大,你连细节都不容易错过。其次你也不会被观展的人扰乱视线,因为他们都身处在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个剪影,注意力可以集中在画作上。细节被放大,感官被围绕,风车转动了,配乐如此协调。其次,还有一些画展上看不到的东西,比如风车是转动的,比如你会感觉到自己在跟着景色转动,能听到火车碾过铁轨的声音。还有就是不得不提的最后,枪声响起,乌鸦翔集,画面再现梵高的眼神,然后就是空白黑暗。对哦,梵高是三十多岁在麦田用枪自杀的。自杀前他画过乌鸦,乌鸦与死亡又何其相近。
然而在我脑海里,还不仅仅是这样。应该还伴随着,几十张自画像全破碎了,鸢尾向日葵樱花都凋零了,星空暗了,土豆臭了,椅子坏了,手写的书信糊了,音乐停止了,梵高的耳朵割掉了又包上了,眼睛闭上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入口处梵高的名言,要想做好工作,需要吃好、喝好、住好,偶尔放纵一下自己,有自己的烟抽,能惬意地喝上一杯咖啡。每个经过的人都不由点头、会心一笑。对于一个热爱画画却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支撑的人来说,物质基础对梵高来重要了。父母不支持,朋友远分离,梵高只能依靠一生挚爱的弟弟。不过对于大多数热爱的热度并不够的人来说,充裕的物质却有可能是绊脚石,鲁迅言文章憎命达,这也是不乏例证的。
如果我是策展人,在技术基础上我会怎样来表达梵高?展览的开始文字介绍要简短,字要大,这样近视眼就能看得清了。从趣味性来说,先展现一下荷兰乡村风光的原貌,照片,黑白的发黄的糊掉了的,让人知道梵高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环境出生,是什么孕育出了他的绘画天才。然后不同的阶段要加上点评和品读,因为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看懂梵高的话,有一些参考比较好。也把梵高画作受欢迎的表现,梵高博物馆纪念馆、梵高家乡的动态展现一下,顺便做一下旅游广告,既有商业价值,又有艺术深度。
如果以后我老了,要做一个展,我有什么能展的呢?几十本日记没有趣味性,几十张奖状委实太平凡,不同时期的拍照也算不上好看,那么我有什么呢?还是上一个个时期我爱过的人吧。小时候爱外婆,因为她教我唱歌剪纸。读书时爱同学,欣赏。然后呢,爱自己,是什么样的呢?这可能是最大的悬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