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好勇,却受不了贫穷,不肯安分守己,他就会作乱。嫉恶如仇,对不仁之人嫉恶过甚,弄得他事穷势迫,无处容身,搞得他不得不变得越来越恶。
其实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有君子的一面,也有小人的一面,我们都默认自己是君子,但其实都有小人的一面。你把自己当君子,就会做君子的事情;把自己当小人,就会做小人的事情。
所以对别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嫉恶如仇,把哪怕偶尔做了错事的人,都不去放过他,认定他是小人、坏人,就堵死了他做好人的路了,他没路了只能做恶。
嫉恶如仇好像是一个褒义词,但嫉恶如仇的人最可怕,因为他们以为自己是站在正义的一边,于是会毫无底线地去做恶事。因为“嫉恶如仇”本身背后人的心理,其实是发泄自己的愤怒,这会让人丧失理性,看不清事实,把自己头脑里认定的“相”当成是事实,把好人当成是恶人都有可能,比如当年那些砸日本车的人,已经属于丧失理性了,你去打砸自家人的私有财产干什么,这就是仗着自以为的“正义”去做毫无底线的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