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
坐在电影院,看一部正在热映的喜剧,一些并没那么好笑的情节都能让你随着其他观影者一起哈哈大笑;
和心爱的人吵架,内心深处确实是深爱着她或他,可是常常还是会说出一些伤害对方的话;
或是工作中,你提出的方案没有被上司采纳,真的很郁闷,但还要装作一副不在乎的样子。
这就是隐藏在我们心中的冲突,也是人们常常忽略的东西。
在生活中,我们的愿望,信念总是会时不时地同周围人或者环境发生碰撞。就好像刚才例子中,对一部电影自己内心的认可和其他观众反应的矛盾,对爱人发自真心的情感与对方那些引起你不满的举动的矛盾,工作中渴望被接受和上司冷漠态度的矛盾。
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内心中的其他冲突吗?想一下最近困扰你的事情吧,你或许面临着某一门很重要的考试,你惶惶不安,害怕着考场上分到不友善的监考老师,害怕考试的题太偏太难,这一切不利的因素和你对考试通过的愿景就是一种冲突;你可能刚接手一份新工作,你临深履薄,担心着能否可以顺利融入新的集体,对新的一切充满着胆怯,你所恐惧的一切和对被认可的渴望也是一种冲突。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最近一直在忙着驾考,有时候我会想万一考试时路上车很多怎么办?万一那天天气不好怎么办?这些万一也是一种冲突,它的对立面正是对驾考通过的希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冲突是普遍的,如果在考虑下这些冲突对你的影响,我们又可以得到结论——冲突是绝大多数(99.99%)负面情绪的来源。
仔细想想,人本身其实也是一个矛盾与冲突的集合体。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的理论,人身上任何一个元素的存在必然意味着它对立面也存在。一个外表刚强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柔弱的;表面上内向的人,那么他一定还存在着一个不羁的灵魂。这是一种互补,也可以说是一种冲突。
说了那么多冲突,我们稍微总结一下吧,试着找出这背后存在的一种基本冲突。我们发现,在冲突的一端,永远是自己对事情本身的一种期望,另一端永远是达成这种期望的不利因素。那么,基本冲突找出来了,那就是主观意识形态与客观险恶环境的冲突。
如果还想继续深挖,你或许会在个体与群体中找到答案。在《乌合之众》中,勒庞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群体是集体力量的累加,同样也是集体愚昧的累积。几年前,钓鱼岛事件被炒的轰轰热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可这情怀所衍生出的一些行为却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比如砸日本牌子商铺,比如砸日系车,这就是群体愚昧累加的体现。所以,大多数的冲突归根结底都是群体意识与个体意识之间的矛盾。
通过刚才的分析,如果你也认可了这种基本冲突的存在,并且很明确地看到了冲突或者矛盾的两端。那么,朋友,很高兴你已经走出了解决冲突的一大步了。
冲突的累积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有一天,你看到一个平时内向的人,突然间情绪爆发,怒发冲冠;有一天,你看到一个平时大大咧咧的朋友,突然很无助,找你倾诉,泪如雨下。那么,不要感到奇怪,这就是一种冲突的爆发。
有人说,我们总是把最坏的情绪发泄给最亲近的人。其实,人类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调节机制,那就是亲情和爱情。我们常常抱怨,父母对我们唠叨,爱人和我们吵架,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一种负面情绪以及长期压力的一种宣泄,这时候千万不要用同样的态度对待对方(因为和一个愤怒的人交流,你只能比他更愤怒),我们要学会倾听,要尝试着了解。
说到底,我们是不愿意把负面情绪留给心爱的人的。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冲突呢?其实也很简单。
刚才已经提到过,如果你发现这些冲突,其实,你已经开始在解决这些冲突了。除了意识到冲突的存在,并且还要有自己的真实想法,或者说找出矛盾中更愿意倾向的那一端。和爱人吵架,你其实还是更愿意和好如初吧;恐惧考试,你其实还是更愿意通过考试吧;担心天气,你其实更愿意晴空万里吧。大多数负面情绪的积累,是因为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偏向矛盾中那些更容易达成的,可内心并不太愿意去做的一端,无数个不太愿意于是就变成了太不愿意了。如果我们在发现冲突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对了选择,并且完全摒弃了另一端,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
人啊,竟是个自欺欺人的动物,在不断地分裂中,我们逐渐地偏离自己的内心,这个内心在心学中叫做至善,在佛教中叫做本心,在心理学中叫做整体性。这些枷锁让我们痛苦,矛盾的缝隙使我们郁闷,希望写的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