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我现在生活的这个小城,7月份开工建地铁,大家都说趁着限购赶紧买房,房价马上又要涨了。
我们都是天生的听消息论者,因为大部分时候,这些消息都是对的!再说,谁不要买房子?买不着房子的人,总感觉人生没有着落,所以樊胜美绞尽脑汁,拼尽全力,就为找一个能买得起房子的男朋友。
不怪樊胜美,就连我婆婆,讲起她的发家史,都是从房子开始的。
我本可以嫁一个富二代
上世纪80年代末,二十八线苏北小乡镇,年轻的公公婆婆结了善缘(至于做了什么好事,此处省略1000字),作为回报,得到了位于镇政府门口的一家小卖部门面,做起了小生意。那时候,政府里出入的人经济条件比普通农民好太多了,加上小乡镇做生意的不多,公公婆婆就靠卖点烟酒零食小百货之类的,每天有不错的现金流和盈利收入。
每次小赚了一笔,他们就把钱拿出来去进货,增加收入项目,几年下来,慢慢存下了一大笔钱。靠着在家门口做小生意,公公成了他六兄弟中间最有钱的一个。
其实,很多人的第一桶金,可能就像他们一样,是无意之中赚到的,除了踏实肯干,更多要归功于运气不错。公公老实本分,如今更是喜好中医和老庄之道,如果不是得到馈赠的店面,再给他两倍勇气,也不大可能在那个年代出来创业。
他也肯定没有想过,持续赚钱的能力才是跑赢兄弟们的关键。
在公公婆婆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他们拿出了全部的钱,盖了一幢房子。据说,他们建房的规格是左邻右舍中最高的:别人盖房子不打地基或者很浅的地基,他们的地基是两层楼的标准,虽然他们的小房子是一层;别人用泥灰砌墙,他们用水泥砌墙.......
我老公跟我津津有味地讲述这段辉煌的历史,我总觉得他们在夸大炫耀。
如果不是,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由于把所有的积蓄都用来盖房子,他们没有资金运转小店,而且,时间和精力都用来雕刻那座梦想中美好的居所,他们把家从集市上搬回了新房,也就是老宅基,老家村庄的正中央,从此失去了做生意的地理优势。这之后,他们又只能靠种植获取收入。
在民众不知商品房为何物的年代,没有福利分房的大多数普通人,尤其是农村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建一所房子,可能是毕生的梦想。在我们的父辈、祖辈,多少年来都是这样。
然而,如果住宅和土地不能用来买卖,房子的价值并不总是在上升。随着时间的流逝,房屋在老化,新的材料和技术也不断出现,房子的价值是在不断降低的。由于用于自住,公公婆婆的这幢房子本质上是生活消费。一层平房不需要打两层楼的地基,也不需要在普通农村房屋中使用最好的建材。因为房子本身不能带来收入,就应该把多花的这部分钱拿出来继续用作小卖部的投资。
如果当年,公公婆婆稍微降低一些建房标准,留存哪怕一两万元用作扩大生意,并不断用商业的逻辑思考问题,二十几年下来,肯定还是老兄弟几个中最有钱的。
当年建造的房子还在使用中,不是因为房屋质量好,当年那些所谓高标准,在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之所以没有淘汰那所房子,原因是自那以后,他们再没有积累出可以换房子的本钱。
其实,最大的损失不是当年建房子多花的钱,而是致富机会的损失。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因为他们积累第一桶金之后,会把资金投入到可以产生收益的事项上,随着资产增长,即便不工作也能有足够的收益弥补支出。被动收入越多,越容易实现财富自由。
要是公公婆婆当年把建房的钱投入到扩大店面,雇佣人手上,哼哼,我现在嫁的,就是一个富二代。
说不定又要错过十年
有人说,农村自建房不能算投资,在城市买商品房呢?一线城市买不起,在二三四五六线呢?
也行啊。
我表姐就这么做了。她在老家有一套新盖的两层小楼做婚房,结婚后和姐夫两人在南通工作。几年之后夫妻俩手头存了点钱准备买房,但是算算在南通买觉得挑不上,最后在家乡,没错,一个五六线的县城,买了一套两居室。总价比南通同等面积的低5万左右。
两个人很开心,自己的房子,必须再攒一笔钱把它装修好,不出租。虽然他们还要去南通工作。
张爱玲说,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对于很多辛辛苦苦攒钱买房子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不要说十年,在沿海城市,三年五年就可以让原本可以够一够的人,望尘莫及。
当年表姐觉得南通比家乡略好一点点,高出的房价不值得买单。十年之后的今天,南通的城市面貌和配套设施都已发生巨大变化,房价已经差不多是当年的两倍,而家乡小城,涨上来的房价基本与通货膨胀差不多。要是加上这些年他们在南通的租房费用,不同选择带来的差距就更大了。
有的人担心买了跌,不敢下手;有的人买了涨幅低,忍不住暗自后悔;有的人买到的房子也确实一路涨,又担心涨太快,来不及买第二套。
其实,在买房子这条路上,一劳永逸真的是个伪命题。
大部分购买行为都可以分成消费和投资两类。公公婆婆的自建房是消费,如果若干年后遇到拆迁赔款,或许会有收益。表姐在家乡小城买的房子基本上不住,但也不租。本来可以租出去获取收益,能算是投资。但是她仔细装修后舍不得出租,结果变成了昂贵的消费。
不断储蓄,然后把钱投到房子上,这是中国人传统的消费和投资习惯,但是能否消费还是投资,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实现财富自由。
作为消费的房子,安心享受即可,不必过多追求收益。
而作为投资品的房子,本质上和任何一种投资标的一样,需要准确估值和果断买入。判断一项投资品是否值得购入,可以简单参考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三个指标,以姐姐购买的房产为例比较分析:
流动性。表姐在五六线小县城的房子,受到家乡人口外流的影响,流动性不佳;同时,南通这个沿海城市,深深收益于上海,经济发展快,人口不断流入。
收益性。过去十年,家乡小城的房价基本没有涨,而南通已经翻番,南通与上海之间的高铁即将开通,未来还有较大空间。
风险性。经过几年的过度开发,目前五六线小县城普遍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而长三角核心区域房价崩盘的风险要小得多。
综合比较,我准备劝表姐赶紧找个中介,以合理价格挂牌出售小县城的房产,将资金作首付,在现在生活的城市南通,购入一套新的房产。
但是,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来支付未来的房贷,是否做好了充足的避险规划,这一切我都不知晓。
对他们来说,人生已逾不惑,如果还不着手理财,在退休之前,还有几个十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