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寒食节的由来与习俗

寒食节的由来与习俗

作者: 王瑜书园 | 来源:发表于2020-03-21 14:43 被阅读0次

节日名: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两天或一天,大约在公历4月3号或4号。满清初期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帮助修订历法,其后,寒食节固定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法定节假日,在唐代放假4天,宋代更要放假7天。

节日由来

我小时候,清明节回老家祭祖,我叔叔告诉我还有个寒食节,寒食节这天不能上坟。

@ 那你给我讲讲寒食节吧!

现在,寒食节不为人熟悉。寒食是汉朝新出现的民间节日,起源于山西太原,六朝之后演变为全国性的节日《荆楚岁时记》记载,冬至过后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节,寒食节要禁火三天。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寒食节主要风俗是上坟扫墓,这个习俗有明确的来源,《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唐玄宗认为给祖先上坟祭扫,尽管《礼经》上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近代相传,已经成为民间的风俗,普通人家没有供奉祖先的宗祠,怎么能寄托对祖先的哀思呢?因此准许他们上坟扫墓。并规定在墓地只能祭拜,祭扫用的食物要拿到其他地方去吃,不允许在墓地作乐,并把这些规定列为礼制。从此,寒食节上坟祭扫习俗沿袭下来。

《唐会要》第二十三卷记载:“开元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埽(sǎo)茔南门外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例程。”

节日习俗

寒食节除了上坟扫墓,还有以下习俗:

1、禁火

根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节禁火三天,民间三天内不能生火做饭,在汉代寒食节有的地方还禁火一个月。

《后汉书·周举传》记载,在太原,传说介之推被烧死的那个月,神灵不愿看到烧火,于是老百姓整个一个月不敢烧火,老人和小孩都受不了,每年都有人因为不能生火而死去。周举到任以后,就去介之推的庙里吊唁说,这么冷的冬天,不让老百姓烧火做饭,这是残害百姓,不是您的本意啊。于是当地人才回去烧火做饭,禁火一个月的习俗慢慢革除了。

《后汉书·周举传》:“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cuàn),老小不堪,岁多死者。举既到州,乃作吊书以置子推之庙,言盛冬去火残损民命,非贤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还温食。于是众惑稍解,风俗颇革。”

其实,当地寒食节禁火的习俗并没有改掉,到了汉末还有。唐代的《岁华纪丽》记载,曹操听说太原到雁门一带,寒食节为了纪念介之推,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曹操认为那地方太冷,吃冷食对老人和孩子身体不利,于是禁止吃冷食,如果不听老百姓和当地的官员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

不管是周处还是曹操都没有把寒食节禁火的习俗给革除掉,寒食节禁火的习俗流传至今。

2、煮粥

@ 寒食节不能烧火,大家吃什么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寒食节从名字上解释,就是吃冷食。具体吃什么呢?《荆楚岁时记》里有记载,就是吃大麦粥。《荆楚岁时记》引述陆翙(huì)《邺(yè)中记》记载,寒食节要吃三天的粥。具体怎么做?《玉烛宝典》里有详细的记载,就是用麦子煮粥,把杏仁捣烂成浆汁,一道煮成粥,再放些麦芽糖一起吃。

《玉烛宝典》:“今人悉为大麦粥。研杏仁为酪,引饧(xíng)沃之。”

@ 听起来,这粥很好喝啊

不过一连喝三天,而且还是冷的,估计你就受不了。

3、斗鸡蛋

斗鸡蛋是古代寒食节的一大风俗之一。其实,这种游戏很早就有了,连春秋时期的《左传》都记载,这个游戏都由来已久。古代称鸡蛋为鸡子,斗鸡蛋古时叫斗鸡子。

《荆楚岁时记》记载……斗鸡,镂(lòu)鸡子,斗鸡子。按:《玉烛宝典》曰:“此节,城市尤多斗鸡卵之戏。”

斗鸡蛋的游戏一直流传至今,不过这个风俗转移到了端午节。我小时候,过端午节,要用红颜料把鸡蛋染红,拿一个网袋子装着,挂在胸前。遇到小伙伴,把蛋拿出来,头对头对着撞一下,谁的鸡蛋破了就算输。

4、打球、荡秋千

《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节有打球、秋千、施钩之戏,还对各种游戏的来历做讲解,打球、秋千、施钩这些游戏起源于军事。

球就是“蹴鞠(cù jū ),类似现代的足球。汉朝的刘向说,蹴鞠是黄帝制造出来的,本来是兵器的一种,后来大家踢蹴鞠当游戏。《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朝寒食节的时候,要竖起秋千架,让宫女们打秋千、用宫女的欢笑为宴会助兴。《古今艺术图》里说,秋千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游戏,用来锻炼人的灵活和敏捷。

施钩之戏类似于拔河。从记载来看,古人拔河,绳子有几里路长,拔河时还要擂鼓助威,比现代的拔河场面要盛大许多。

综述

寒食节起源于汉代,寒食节要禁火,民间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寒食节上坟扫墓的习俗起源于唐代,该习俗从宋代以后渐渐迁移到了与寒食节仅差一两天的清明节,不过寒食节禁火一说一直流传到现在。

《寒食》

唐 卢象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

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

光烟榆柳灭,怨曲龙蛇新。

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

参考文献:《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萧放著,中华书局,2002年3月版

作者:王瑜

2020年3月

相关文章

  • 寒食节的由来与习俗

    节日名:寒食节 时间:清明节前两天或一天,大约在公历4月3号或4号。满清初期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帮助修订历法,其后,寒...

  • 寒食家家送纸钱——咏寒食节习俗古诗词赏析:扫墓

    寒食家家送纸钱 ——咏寒食节习俗古诗词赏析:扫墓 王传学 寒食节由于与清明靠近, 后来又渐渐与清明混而为一, 由此...

  • 寒食节的来历与习俗

    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一日,一般在三月初,时间不太确定。寒食顾名思义,就是不生火,吃生冷的食物。 现在通...

  • 清明节相关资料

    华夏 传承发展编辑 节日融合 融合寒食节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

  • 清明

    华夏 传承发展编辑 节日融合 融合寒食节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流行于北方地区的寒食节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

  • 寒食节的由来

    相传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使儿子奚齐继位,设计杀害了太子申生。太子的弟弟重耳为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期间受尽了...

  • 寒食节的由来

    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大叔王子”——重耳。自从离开齐国,他又开始了一次流浪。有一次,重耳一行人饿到不行了,...

  • 寒食节的由来

    最近有个电视剧《重耳传奇》在播,又快临近清明,我就想起了一个和“重耳”、“清明”有关的节日,寒食节。 今天我就来聊...

  • 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是怎么来的?让我来告诉你吧。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

  • 寒食节的由来

    今天早上我们学了三首关于寒食节的诗,并了解了寒食节的来历: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乱而流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寒食节的由来与习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by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