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英歌h
在手机支付、刷脸支付流行的当下,你有多久没与人民币有过亲密接触了?
上班路过一条小巷,一位农民伯伯推着一车梨在兜售。忽然很想尝尝梨子的滋味,那就买喽。
农民伯伯夸耀着他的梨,亲手削了一片给我,梨肉雪白细腻,咬一口脆生生、水滋滋、甜润润。这么好吃的梨才两块钱一斤!
“给我称5斤。”
梨称好了,我举着手机准备扫二维码,却没找着牌子。农民伯伯憨憨地一笑:“没有,我不会弄那玩艺儿。”
尴尬了。印象中,我身上已很久没带现金,也没感觉有一丝不便,上月开始连dang费都在APP上交了。
我不忍弃梨,开始在随身包里翻找,角落里居然找到一枚5毛硬币。
“一只梨多少钱?”我用最笨的办法在心里盘算:一斤两块,半斤一块,那5毛钱可以买几两?完了,小学算术题都卡壳了。
“一块钱左右吧。”
还好我没把硬币掏出来。我恋恋不舍地弃梨而去,还有点不死心,边走边继续东翻西找,当我第一眼看见那张卷折在证件夹内侧的5块钱纸币时,我内心是表示怀疑的,因为它看起来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我们有多久没见过面了哈!
我激动地转身回去,农民伯伯刚将我之前选好的梨倒回梨堆儿。
“给我称5块钱的吧!”我把那张皱巴巴的5块钱纸币交到农民伯伯手上时,内心是有点虚的,我怕他怀疑是张假币,因为我自己也不是十分确定,我都快忘记它长什么样了。
拎着梨去等公交。每次都能见到众合帮公益的那位六七十岁的志愿者阿姨,穿着红马甲,戴着红袖箍,一顶小红帽、一面小红旗,她每天早上站岗一个半小时,维持站台秩序、报站:
“15路进站!15路进站!”
“前面一辆26路,后面一辆7路!”
其实站台上有电子站牌,显示某某路车还有几站到达,“让城市出行更美好”的城市公交APP上也可查相关信息,这座城市的公交应该说很智慧了,阿姨却还要用这种传统的方式一辆一辆车报给候车人听,据阿姨说,像她这样在公交站台执勤服务的有五六十号人呢。
这场景看似有违和感,其实阿姨的报站可比电子显示和APP实用得多。
站台上或坐或站的候车人,几乎清一色都是一机在手的低头族,沉浸在手机世界里,因此错过车或搭错车的现象一定不少。
我自己就有过亲身体验,在站台上苦等公交,结果玩手机玩得忘乎所以,车在我面前停下又开走,我毫无知觉。等得不耐烦再刷新APP查站时,才如梦初醒,只好继续等下一辆。要是当时那个站台上有这样一位报站的阿姨,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这让我联想到小时候睡懒觉时,妈妈一遍遍地叫:“好起床啦!要迟到啦!”
网络时代,我们在享受智能化服务的同时,这种“保姆式”服务似乎还是不可或缺。而这种服务反过来又让我们产生心理依赖。技术手段是越来越智能了,我们却变弱智、低能了。
秋老虎早上就开始发威。火辣辣的阳光照射在马路上,热量在空气中蒸腾。我看见阿姨脸上脖子上的汗珠闪着光。
我从袋里掏出一只梨:“阿姨你辛苦了!”
阿姨推辞说不能吃的,执勤时连手机都不能用,接电话都要躲到站台后边。我说,您先放口袋里吧。
我陪她站着,坚持不玩手机,盯着前方驶来的车辆,以此向忠于职守的阿姨表示敬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