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2日,在“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获奖者雷军表示:“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五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明珠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了。”董明珠立即回应道:“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一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光阴荏苒,日月如梭,雷先生与董小姐的五年之约就要到期。妙的是2018年小米、格力营收相当接近,只有等到年报披露才能见分晓。
小米财报赶超
10月8日晚,格力电器披露2018年三季报业绩新预告显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营收有望突破1500亿元,并继续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三季报业绩预告显示,格力电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90.51亿元~1508.55亿元,同比增长33.05%~34.65%,按上限计算已经超越2017年全年,离2018全年2000亿元的营收目标也胜利在望。
不过同时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上半年已与格力电器营收差距缩小到124亿元的小米,有望凭借更快的增速在前三季度进一步缩小营收差距,甚至超过格力电器的营收额。
小米目前还没公布三季报,不过今年上半年的营收达796亿元,与格力电器上半年920亿元的营收相比仅差124亿元,而小米上半年营收的同比增速高达75.4%,以这样的增速来看,小米前三季度的营收有望跟格力电器进一步缩小差距、甚至超越格力电器。
谁会赢?看趋势雷军会赢,但格力的“财技”或许会影响胜负哦!
企业做大营收的“标准动作”是压货,商品没到消费者手里而是滞留在渠道商库房。
通常压货总是伴随着“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规模膨胀。因渠道商一时拿不出那么多资金,通常也不愿意拿。
2013年,格力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481亿,占当年营收的40.6%。由此可见2012~2014,这三年格力营收有一定水分。
2015年,应收占营收的比例降至18.2%,之后又有所“抬头”。截至2018年6月末,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376亿,占过往12个月(2017H2+2018H1)营收的22.2%。#有很大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电器第二大股东“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持有8.91%股权,市值208亿)的股东包括格力电器在全国的主要经销商。董小姐一声令下,经销商们多吃进百八十亿货不成问题,何况只占库房不占资金。而且,来年经销商库房里的产品还可退货、换货,都再正常不过。#业内人士不妨去了解一下格力是否在向渠道超常压货#
由于小米以线上销售为主,中间环节少,基本上不存在向渠道压货调节营收的可能(注:截至2018年6月末,小米贸易应收款仅71.1亿,占过往12个月收入的4.8%)。
总之,从趋势看小米营收将于2018年超越格力,但董小姐不想输就不会输。所以论财经估计还是董姐姐要略胜一筹啊!
最后,吃瓜不嫌事大的小编想说,雷军和董明珠谁输谁赢都不重要,这两家巨头在这五年中都经历起起伏伏,但都最终昂首阔步的在前进,一起变得更好就是没有输家的双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