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马克西姆.格拉德威尔的这本畅销书读完了,但读的很粗略。只是看了主要的内容。但内容上对我的其他观点有支撑。
一位长者曾经说过:“一个人不仅仅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人的奋斗与环境是分不开的。
传统的成功学(虽然说我还真就没怎么看过,只有一些模糊的记忆)都可以作为演讲的好例子,催人上进。给我们一种人定胜天的观念。这样的故事大多数都是一个特别惨的三无小白,凭着自己的一路奋斗走向人生巅峰。这样的故事讲起来很连贯,看上去也很合理。同时也给了一个想要奋斗的人一种安慰。那么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有多大可能实现,故事中实现成功的人真的是只凭自身的努力么?
于是作者给了我们有关于如何才能成功,给出了不一般的视角,大概有这么几点:
1.在年初出生的儿童更有竞争上的优势。
在青春期到来之前,由于有将近12个月的年龄差距,孩子们在生理成熟度是巨大的。同时在某些地方仅有微小差距,但是由于马太效应,这样刚开始的微小优势也会逐渐累积。
2.10000小时法则,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投入大量时间才能成为本行业的专家。
心理学家对天赋的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很大。但是一个人能否努力也不是完全有自身决定的,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个人基因,家庭背景,社会文化三方面因素导致的。
同时本节也讲述了电脑实现分时系统点燃比尔.乔伊对编程的好奇心与韧性。因为在往之前编程是一件相当无聊的事情。同时也写了身处于密歇根大学的比尔.乔伊足够幸运能接触到计算机。
举出计算机这个行业的目的,在于这是一个真正的新兴行业,在这个行业只凭技术实力说话而非家族资产。同时作者也分析了从古到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其中有14个最富有的美国人都出生在19世纪中期的9年间。那时正是美国经济步入转型期的时候。网易公开课有赏课便是《缔造美国的那些人》讲述的便是那个时代的洛克菲勒,卡内基。摩根的故事。
3.智商高到一定程度,难以区分两个人以后的发展。
智商与成功只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一旦某个人的智商超过了120分,此时更高的智商并不意味着同比转化成更多的现实优势。同时想象力对一个人的发展也很重要。
3.家庭环境的不同,使得孩子与人交流能力不同。也就是“从社会上获取自己想要东西的能力。”
此章比较了兰根与奥本海默,奥本海默家庭条件优越。而兰根相反。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mburg)提出了“实践智力”的概念。包括“如何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么说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类似于我们日常所说的“情商”。
同样,家境优越的孩子更被鼓励表达自身的想法,教育风格可以被成为“协同培养”而劳动阶层的孩子被认为“疏离,疑虑,有强迫症”无论什么环境下也不知道如何达到自己的愿望来制定策略。教育风格可以被成为“自然成长”。
4.社会文化在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文中比较了“游牧文化”与“稻田文化”两者的不同。和美国南北方人对一件事的不同看法。揭示了社会文化对人思想上的潜在影响。韩国航班失事的原因,在于东亚文化下级对上级经常使用“缓和性语气”,是指低调处理所说的内容以取悦听众。当我们表示礼貌、害羞、窘迫,或是对权威的恭敬时,我们都会使用缓和性语气。
5.学习成绩好的原因部分来自语言和社会文化。
亚洲的数字系统含义清晰,相对于英语来说更容易记忆。造成了中西方数学成绩差异。也导致了他们对数学的不同态度。同样中国的”稻田文化”也是建立在勤劳之上的文化。
6.种族歧视:肤色影响了人的发展。
这本书对如何教育子女也有一定帮助,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不是父母想教育好孩子就能教育好。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也要从这些方面入手。不仅仅自身有一技之长,有一技之长要求有中等及以上的智商,但智商太高,边际效用递减,此时努力和家庭条件有很大的比重。同时要有不低的“情商”,但情商的培养来自于家庭教育。在考虑个人的努力同时也顾及时代发展,社会文化是怎样的,是如何影响个人的行为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