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4496/cf2cb22f10ce9fc5.jpg)
小龟区块链中国行由CoinAll战略支持
距离采访完万维链的李尼老师已经一个半月了,今天这篇稿子才发出来!
这次的标题依旧取得有点随意,李尼老师看了可能会想打我。
谈到区块链,他说,我大概做了十几年的传统IT,当时觉得IT可能就这样了,人生就走这条路了。直到两年前接触区块链,发现好像不是。
废话不多说啦,看正文!
大家好,我是Wanchain的李尼。我定位自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IT人员,从01年毕业开始做IT到今年也18年时间了。
但我进入区块链行业相对较晚,刚刚入行两年时间。我在Wanchain主要负责商务、市场方面的工作,七七八八零碎的事情,都是我和我这边的团队在做。
Wanchain——万维链,本质是一个做跨链的公链项目。
跨链简单来讲,就是把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64496/26c77fa8e92916b1.jpg)
不同公链甚至联盟链中的资产,从一个链用一种去中心化自主的方式转移到另外一个链上去。有了跨链原理和机制以后能做什么,我们可以设想很多基于区块链和数字资产的去中心化服务就能得以实现。
比如分布式交易所、数字借贷、OTC服务,以及现在流行的Defi应用,通过跨链就能实现。
想得更远一点,区块链如果要跟传统的互联网和传统的经济去结合,未来联盟链、私链这样的形式会大量存在。这其中也需要一些价值转移和转换的工作。这就是跨链机制的重要之处。
李尼:小龟的采访真是佛性啊,上来就来,挺好的,我也没有压力。
小龟:那就随意聊呗。你刚才就介绍你是IT程序员,是吗?
李尼:我还真不是IT程序员。我学的是计算机,做个Java,Perl等编程的工作在学校里,但走到社会上,第一天我就觉得我这辈子做不了程序员,或者说不适合做程序员,所以我就没再做过coding的工作。
小龟: 您今年多大?
李尼:41,我觉得很惭愧。我是七字头的年纪很大,但是入行很晚。
小龟:每天的时间跟精力花在哪里?
李尼:说打杂可能大家觉得有点夸张,但是我觉得我相当于万金油。实话说我现在的工作性质非常杂。运营商务市场都有一点,同时也兼产品经理。
小龟:您跟吕总之间怎么分工?
李尼:吕总是创始人,相当于整个项目的舵手。他还有美国,欧洲那边团队需要打理。他更多是协调整个全球的各个团队之间的业务。
他本人又是区块链技术出身,他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我们具体的、核心的产品和技术路线上。包括进度的把控、机制的设计,包括跨链的机制,包括现在新型的PoS机制等。剩下各种七七八八的事情我来处理。
小龟:这边北京团队主要是技术开发?
李尼:北京团队是这样,分为两块。
大部分技术开发放在北京,因为中国的区块链工程师能力相当强,然后成本实话说也相对比国外的要合理。
同时北京也要顾及整个亚洲的市场工作。所以北京这边的office这两个职能为主。
小龟:你们平常多地开会怎么开?
李尼:这个很痛苦。
第一是通过视频软件,叫zoom,的确好用,还免费。第二就是时间选择,我们现在只能选在北京时间晚上10点左右。这个时间是美国的早上以及欧洲的下午,只有这个时间能够三个时区去协调。
小龟:多地协调工作,感觉怎么样?
李尼:痛苦。虽然说现在越来越全球化,但是我要坦白讲,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认知非常大,包括做事方式,差异都很大。
在这种多文化、多语言的团队中要学会去与人相处,不能太自我为中心,在一个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尽量去协调好事情。但这说实话,不容易做。
小龟:您是不是一个非常全能的人?
李尼:不客气的说,我认为我应该还算是吧。
小龟:像有些做跨链的团队,它不定义自己是一套公链,你们觉得自己是公链吗?
李尼:我认为是这样,首先做跨链不定义自己是公链,那它只是做了一个跨链的架构。
大家很清楚为什么要做公链。它的市场关注度比较高,资本比较喜欢,募资比较容易,你才能支持一个项目去发展。如果我定义自己做一个跨链的架构,结果又不是公链,那它只能作为一个工具永远被别人去使用。
万维也不定义为自己是公链,实际我们是有一条公链。跨上来的东西,包括衍生出来的应用,要到万维链上跑,这样对原生的token才有意义,才是真正的utility token。
小龟:因为我不太懂技术。
李尼:随便聊,随便聊,我也不懂,现学的。
小龟:为什么跨链就是必须要改变自己,去适应别的链,为什么?
李尼:这点问的特别好。
小龟:那跨链?比如说万维链,比如说我要接…
李尼:我明白你意思,比方说我们刚才讲要接别的链。
小龟:那就必须一条一条打通了。
李尼:为什么说我们只是去适应别人呢。打个比方,我们知道打手机有3G、4G、5G标准,但区块链行业没有这个标准。
比如说中本聪发明了比特币,用的共识是工作量证明。而Vitalik做以太坊,最终是往权益证明上靠,它们没有用同一套机制。
这相当于两个链要通讯,但是它们没有共同的语言。小龟你老家哪里?
小龟:德清。
李尼:你是浙江人,我是江苏人。我们俩各自操地方方言的时候,你说我们俩能懂吗?很可能不懂。
公链也是这样,公链各自用的是各自的语言。
跨链是做什么?跨链是做翻译机。你和我的采访,我们可以用我们共同的语言普通话来交流。但是公链不是这样,公链需要中间人做翻译,双方用双方都能听懂的语言翻译给双方。
就像领导人会谈中国领导人会谈为什么要两个翻译?比如,主席去跟法国总统交谈,需要这边坐一个中方翻译,那边坐一个法文翻译。照理说找一个懂中文又懂法文的互相翻就行了。
某种意义上跨链就是这个道理。我既要把他的语言听完了,讲一遍给你听,同时你要讲的语言我也听明白,用他能听懂的语言去讲给他。
所以我们只能去适应不同的链,而没有办法让每条链你们都讲普通话。所以,这既是为什么跨链只能去自己去改变,去适应每一条链。
你的第二个问题,这么做不是累死了吗?
的确是,我们现在是一条条去跨。但是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希望变成一个标准,我们提供一个开源的架构,让新加入的项目去follow万维提出来的跨链框架,这是我们想在未来去实现的。
小龟:你们跟Comos这种……
李尼:Polkadot,对吧?
小龟:是不是经常回答?
李尼:经常回答。但今天要讲的可能以前都没回答过。
Cosmos跨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让项目一键发链。比如小龟你想做一个新的区块链项目,你可以用Cosmos提供的开发工具SDK,一键发一条自己的链。当你用它的机制发链,你必然和它是相通的,就相当于你是它生的。
但它并没有办法解决现实中的BTC和ETH的跨链。它下一步可能是IBC,叫跨链的桥接机制。目前Cosmos能做到就是母亲这个角色,我帮你孕育孩子,而且生出来的孩子学习并使用我的语言。
小龟:以太坊是发币的,它是发链的。是吗?
李尼:对,一键发链。它希望万链互联,通过它的机制,新项目不要去考虑发链了。在我上面发,发完了以后自然我就可以帮你连在一起。
它野心也很大,希望取代以太坊,成为下一代的公链之王。基础层关于区块链的东西,我帮你全都做完。你不用考虑任何东西,只要考虑怎么做好Dapp就行了。
小龟:你们呢?
李尼:我们肯定不是走一键发链那条路。万维有点自知之明,我们用比较辛苦的方式,去适应别的链,帮你做跨链交互的机制。
小龟:万维链它的技术架构是什么?
李尼:最底层的共识,我们自己写了一套非常难懂的PoS共识。
现在市面上真正用PoS共识机制的不是特别多。市面上有很多打着PoS旗号的项目,背后的商业逻辑很简单,希望趁着PoS的热点,让大家锁定流通量来支持币价。
但我们是少数几个在技术上真正做到PoS的,Cardano,Tezos,我可能都数不出来第三个。
我们是真正的PoS,而不是DPoS的机制。以太坊在准备转PoS,虽然以太坊的技术力量社区力量很强,但是PoS对以太坊来说也很费劲。万维从技术架构来说,它的PoS机制跟ADA是一个理论基础——Ouroboros。
我蛮看好PoS ,尤其是今年2019年,我们可以看到好多真正做PoS项目的开始慢慢上线了。可以预见,下面真正的权益证明,可能带火一波真正的主网的共识。
小龟:接下来PoS会火吗?
李尼:现在有个概念叫做Staking Economy,也就是质押经济。上一代区块链的泡沫已经破灭了,现在大家在找新的热点,因为资本、市场、玩家永远要找新的热点。
小龟:有PoW以后就有PoS,一直有啊。
李尼:对,理论一直有,真正主网实现的很好。像Cosmos,它也是用了部分的PoS机制,PoS+PBFT。
Gavin Wood大神做的波卡也是个知名项目,他用部分PoS机制,去质押它的代币,获得整个网络的节点安全和记账权。
这个我们称之为Staking Economy,质押经济下面会非常火,是因为这些项目的主网上线慢慢带来的。
小龟:有专门的Staking矿池是吗?
李尼:你说得对,非常多。
以前传统的挖矿矿池慢慢转向Staking矿池了。我接触国内大概超过十来家,都有这种计划。这些矿池的老板们看这个事情看得很清楚,他们现在参与好项目的PoS,未必是说拿所谓的年化回报。因为10个点的回报,对于币价的波动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他很看好这种质押的经济。
长的咱不敢说,半年到一年内,可能是个风口。
小龟:开始CX之路了?
李尼:不是CX之路,PoS的精髓在于,它不需要一定要押币多。 任何人,只要持有代币,就有可能参与到被选择出块的可能性。
小龟:为什么你说你们的PoS机制,是非常优秀的POS机制?
李尼:有几点,比方说我们有一个‘真’随机数产生的算法叫Random Beacon,而不是采用现成测VRF随机数产生。同时基于Random Beacon的随机数算法我们又开发了一个通过随机数产生出块者选择的算法,ULS(unique leader selection),每个块选择的公平性,还有抵抗各种攻击的特性在里面。
像Cardano也好,Tezos也好,最基础的共识都用了PoS,这个共识运行还是稳定的,说明它是成功的。
小龟:你们对资产上链这个事情是怎么预判的?
李尼:我觉得谈资产上链稍微有点早。现在区块链很多基础建设,还没有完完全全做扎实。现在更适合上链的资产,金融属性会强一些,比如债券、金融衍生品、甚至STO的资产。
太传统的资产,如房地产、车辆所有权等,现在要上链还太早,应用场景不充分。
小龟:STO不是搞这个的嘛。
李尼:所以STO没搞起来嘛。当时STO这个概念,大家觉得的确很好,但又发现过于早了一些。
如果说万物上链,现在有点早。如果要上,还是偏金融性的资产更合适一些。
小龟:那万维链在这一块上的规划呢?
李尼:我们会把资产的流通放到稍微晚一点点。先解决跨链,再解决PoS, PoS今年可能到七月份上主网部署,目前我们用的还是PoW。
另外跨链现在只跨了BTC、ETH和一些ERC20的token。跨得越少,价值体制越小,跨得越多,各个代币流转的使用场景才越大。
所以,我们现在还要致力于跨更多的知名公链,甚至今年四季度想跨联盟链。这块做好以后,再下一步,我们就考虑资产上链和做一些跟金融相关的事情,尤其像Defi,会放在下一步来看。
小龟:前一段时间大家对公链非常看好,现在好像对公链的热情有点降下来。可能是因为,公链也不知道它要怎么赚钱。那你们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或者商业模型是怎么设计的?
李尼:Wanchain是个非营利性组织。赚钱就是我们的实体公司,叫网录科技,它是一个以盈利为导向的公司。Wanchain基金会当时承诺的也是不赚钱的,而且要把它的机制开源出来给大家使用。
但随着Wanchain的影响力增大,用你的人越来越多,它的技术或者说一些知识产权还在实体的盈利性公司网录手上。我就可以拿这块,给商业用户提供联盟链的服务,提供联盟链之间的跨链服务。这都是传统的互联网公司,甚至软件服务公司的套路。
小龟:你信仰区块链吗?
李尼:我非常信仰这个技术。我大概做了十几年的传统IT,当时觉得IT可能就这样了,人生就走这条路了。
两年前接触到区块链以后,发现好像不是。技术都是老技术,但是它加上一些金融的特性,又糅合了很多人文的东西之后,我觉得很好玩。
小龟:你怎么看去中化交易所呢?
李尼:去中心化交易所?
小龟:对,你们链上不是要跑这些吗?
李尼:你问的问题是非常尖锐。
我认为去中心化交易所它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因为大家觉得资产在中心化的机构被托管,会有各种各样的弊端。市场接不接受又是另外一方面。为什么?因为我现在传统的中心化交易所交易速度很快,用户体验感很好。但现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体验不好,市场需要很长的接受时间。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去中心化交易所会作为中心化交易所的补充存在。
小龟:您自己在区块链有比较看好哪些方向?
李尼:方向,技术方向、应用方向还是?
小龟:都行。
李尼:技术方面,我觉得第二层Layer2的解决方案非常好,也非常有必要。这方面项目,我觉得值得去重点看。
小龟:为什么Layer2?
李尼:Layer2能解决现在主链现在过度拥塞的这种问题。我通过很多东西放在二层的链上去完成,我不要上主链,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主链的拥堵。
第二类就是扩容型的。真正做到基础链横向分片纵向分片,能真正能帮助主链做扩容的,这类型的项目很有意义。
第三类是提高TPS的。TPS到现在还被诟病,进一步提高TPS,可能就跟共识相关了。
第四个方向就是互操作性。跨链,甚至比跨链更大的互操作性,就是智能合约的互操作性,甚至Dapp的互操作性。
这四个方向,我一直都很看好。我自己有点时间去看看项目,就会去看这四个方向的项目。
应用就不说了,现在早期没有太多好的应用。由于我们公链的特点,我会去看一些金融方面的应用,MakerDao类的应用,看得会多。
小龟:公链竞争激烈,如何冲出重围?
李尼:为什么每条公链都要冲出重围?为什么不能是大家并存?另外一个问题是你凭什么有这么大自信,觉得你能冲出重围。我的观念就是万链可能是并存的,就跟现在互联网一样。
我们觉得我们也没有这个力量,牛掰到为什么只有你脱颖而出,人家为什么就比你差,不存在。我更觉得是大家共生的一个状态。
��)�)���[+)�v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