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喜欢写毛笔字和画画的爱好。这一爱好伴随着走出学校参加工作,忙着讨生活渐渐的淡忘。偶尔记起来,兴趣所至便挥毫一下。终究没有当初爱好的那份闲情逸致。写出来的、画出来的东西总是浮燥的,呆板的,缺少当初的那份宁静与灵动。
记得大约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父亲就给我买了笔墨,一笔一画的教我写。那时候也挺佩服我的,在父亲的引导下居然能够静心静气的,一笔一画的书写,临字贴。这也许多亏父亲常常讲关于书圣的故事有关。有书成换鹅,入木三分,墨池等故事。我习惯的坐在书桌旁,听父亲眉飞色舞的讲这些故事,听得入迷。幻想着有一天也能像王羲之一样把字练得出神入画,入木三分。
在父亲的熏涛下,我渐渐的爱上书法,在别人在玩耍时,我常常独自一人在家写呀、画呀。虽说没有写尽几缸水,但也写了几十大瓶墨水,写秃了十几支笔。白纸用不起就换祭祀用的便宜草纸,墨用完了就兑一些清水,再写、再画。渐渐的在书法上有一些功底了。上小三的时候我爱上了画画。那时候老师教我们画杯子,画小金魚,小狐狸。在第一次画画的时候居然画的有模有样,受到老师和父亲的夸奖。也许是受到了鼓励和赞许。我越来越越有了兴致。慢慢的在村子,学校小有名气,都夸我写了一手好字。画的一手好画。姑妈还把我的字和画贴在她家的客厅里。见人就夸。
小时候对这些爱好我付出极大的热情和执着。也为此收到了许多赞誉。走出校门,参加工作了之后,每天忙碌着,关心的重心转移到怎样找到好工作,怎样努力工作以及与人的交往上。渐渐的也没心情,没有时间花在这些不能为自己带来半点收益的爱好上。业荒于嬉,废于随。古语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时间的不去写,去画,这些爱好,也慢慢的荒废了。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想慢慢的重新把这些爱好培养起来。但是常常因为自己的心情浮燥,没有办法静心去写去画,而半途而废。
今天我又要去旧事重提,下定决心把这些爱好培养发展起来。重拾儿时的梦。在夜深人静,烦闷无眠之时,在休闲无趣之余,写上一幅字,画上一幅画。一来可以煅炼自己的心境,提高自己的心性,陶冶情操。另外也可圆了自已的梦。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