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总是一个让人情感爆发的月份,毕业、升学、就业、分手……学校教给你积极向上的方法,却没告诉你如何面对短暂的情绪低谷。推荐10部很丧的电影,看完这些你会觉得,有时候颓废一下也挺好。
或者你也可以觉得,最坏的生活也不过如此。
1.《李献计历险记》
相信游戏是很多人大学生活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也让很多人沉溺其中,像电影里的李献计一样。为了把游戏玩通关,他甚至把自己的手换成了钢铁的,他甚至卖肾去买一种兴奋剂。与普通人不同,他还有严重的时差症,和普通人的时间线完全不同……这片子是我看过最多次的动画短片,喜欢导演把颓废的生活描绘成一种态度。虽然我们没有时差症,但生活总是在浑浑噩噩的一瞬间,就过去了四年。
2.《百元之恋》
女孩子如果不好看、胖、没有追求,就没法活了吗?看着社交网站上的美女们分享着自己美好精致的生活,看看《百元之恋》,还是能找回一些生活的自信的。一个胖女孩整天无所事事,被姐姐赶出家门以后在便利店打工,因为爱上一个拳击手而开始学拳击。最后她瘦了下来,但是依旧没有打赢比赛。最喜欢这种结尾,不是每个故事的最后都有一击制胜拳。
3.《大佛普拉斯》
毕业多年以后,你或许没有成为电影里那些精英人群,不妨来看看社会底层人的生活吧。菜埔是一个雕塑场的保安、肚财是一个拾垃圾的人,释迦是一个没有背景的流浪者,三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因为偷看了老板的行车记录仪,而和上层社会产生了勾连。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明白“讨生活”三个字的深刻含义。
4.《醉乡民谣》
我是学艺术的,我身边有太多的同学毕业后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放弃了太多的东西,最终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越来越不敢谈起“梦想”两个字。电影《醉乡民谣》歌好听、景很美,但总透露出一段忧郁的气质。或许在丽江、在凤凰,那些流浪歌手的生活也是如此吧。
5.《川流之岛》
一个单亲妈妈,因为收费站变成人工智能而面临失业,这时候儿子因被指控性侵要面临牢狱的威胁。绝望的母亲和卡车司机发生了一段虐恋,突然有一天孩子发现了你不想展示的一面,而肉体的交易又变得动心,人要面对的难题怎么那么多?小人物的挣扎是那么的无力,鱼都没得吃了,还能奢望爱情吗?
6.《海边的曼彻斯特》
马特达蒙因为选择演《长城》,让大本的弟弟成为奥斯卡影帝。这部电影应该是当年丧文化的一个高峰,被电影里的弄鸡汤灌醉的观众,终于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共鸣。有时候你会说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可是那些痛苦,怎么能随随便便就过去呢?
7.《瑞士军刀男》
“哈利波特”放飞自我以后,演了一具漂流在沙滩上的尸体,他会放屁、会砍树、会喷水,让一个孤独的男人找回自我、又迷失自我的故事。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个电影就是个开脑洞的喜剧片,没想到当电影后半段结尾的时候,突然发现到底谁才是死掉的汉克?孤独、绝望的内心,也许才是你在这个社会上落魄以后最好的伙伴吧。
8.《一念无明》
一家不幸的人,儿子患有躁郁症、母亲被病痛折磨、父亲曾经抛弃家庭。母亲被儿子误杀出狱后,如何与父亲相处?余文乐和曾志伟如何细腻地演绎生活在香港的底层小人物,香港演员在演城市小人物方面,确实比很多内地演员要更写实。看完这部电影,情绪低落了很久。
9.《追随》
这部诺兰的处女作,是他所有作品里我最爱的一部。城市这么大,什么人都会有,有些无所事事的人,专门喜欢追随别人,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无聊,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像尘埃一样的人,都会被坏人利用。诺兰从这部电影开始就奠定了自己费线性叙事、剧情反转烧脑的特色,但最打动我的,还是这样一群都市游荡者。
10.《三和人才市场》
在学校里,我们被成功学一遍遍洗脑,“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看完这部电影,我相信你会释然的。三和人才市场上的年轻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可能会越来越多。这个纪录片是日本NHK电视台出品的,作为纪录片,我很惊喜地看到了创作者们冷静审慎的态度,对于那些年轻人的展现,没有太多偏见,对于造成这些问题的分析,也比较有信服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