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和黄圣依一个谋女郎,一个星女郎,一样用纯真灵气出道,同样很幸运19岁就扬名。而自20岁起国际章就蜚声好莱坞,10几年来是国际影坛的一线影星,高居导师之位,而黄圣依却为复出求点评,尴尬的演技也引来各路吐槽。两个都是一开始就坐上火箭的人,为何却收获完全不同的结果?
最近因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专业精神又风光无限,把野心和欲望写在脸上都变得魅力无穷,对专业较真的狠劲赢得无限尊重。难道章子怡的影坛成就和江湖地位,就单凭野心和狠劲拿下的?这就好比因为华为的成功,狼性文化也被纷纷效仿,空被表象所迷惑,又如何洞察本质达成目的?
抓稳机遇:出名要趁早的“先发优势”
机遇眷顾少数幸运儿,机遇更眷顾有准备的人,那些有能力抓住机会,能让自己配得上机会,更能让机遇发光发亮的人。
1.抓稳机遇,把先发优势变成竞争优势
21世纪初是中国电影全面走向市场化的全新时期,第五代导演们雄心勃勃,在大导演张艺谋相中这张纯真的电影脸时,19岁的幸运章就用先天外形敲开了机遇的大门,并抓住机遇牢牢不放,一路把先发优势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98年起《我的父亲母亲》,到99年的《卧虎藏龙》,再到《艺妓回忆录》《茉莉花开》《一代宗师》,从一个大片奔向另一个大片,在女影星最好的年华里就势如破竹,获奖无数。这种先发优势的累积效应一次次奠定了国际章的影坛地位,变成了步步为赢的核心竞争优势。
2.优秀圈层效应,激发进取心
假设两个人都很努力,可国际章努力的平台是闪闪发亮的大片和名导,毋庸置疑所有的努力必将名利双收。反观黄圣依却陪杨子一起努力《天仙配》,也就只能赚热度博眼球了。
名师出高徒:
一路跟名导演合作大片不断,从张艺谋到李安,再到王家卫,冯小刚,吴宇森,徐克等。一线导演都有对作品的极致追求,用严柯的标准要求角色。做为一个白纸般的新人,有大师们的亲手指点自然功力不会流于凡俗,而章子怡偏偏是拼了命也要证明“我是对的人”,多年后张艺谋忆章子怡,用“进取心极强”形容她抓住机会的能力。
一流的合作者:
其次一流的导演启用的都是一流的演员,有着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知名大咖们合作自然会生出极强的进取心,起码也要配得上对手,从而产生优秀圈层效应,从专业精神到职业操守都受着Top1精英们耳濡目染的教育,无论专业能力还是行事做风都自然而然向大咖看齐,激发强烈的进取心。
那些超常优秀的人是那些得到了机遇,并且有力量和意志去抓住的人!
商业上更是如此,正如乔布斯所言:“找到几个A级人才,他们就会喜欢上彼此合作的感觉,而不愿再与平庸者合作,他们会自发聚集一群精英。”
当然同样有抓住过机会的谋女郎们,星女郎们,10多年过去有人依然星光璀璨,大多数却寂寂无名,还有人把一手好牌打成稀巴烂,这又是为什么呢?
心智模型不断积累“马太效应”
机遇这事儿就像风口一样,一生中就那么一两次,但长期的好运气却需要高标准的追求,和10年如一日的专业精进。
1. 成长型思维
高标准的目标:
长年和大师们合作,全面内化了成长型思维,高标准的艺术审美锻炼眼力,对每一部作品都是专追求卓越,对每一个角色都是精益求精,选择和能力都有着更高的锚点,自然和烂片无缘。
同时从影之路向大师们看齐,不断创造让角色浑然天成,不断碰撞让作品日臻完善,不断磨砺让演技炉火纯青,最后用软实力锻造了硬实力。
职业信念感:
相信活生生的艺术生命,相信角色独有的灵魂,相信专业和作品是核心竞争力,因此就会用一流的标准要求自己,更不会随便向金钱或热度妥协。而黄圣依一身灵气却打成烂牌,或许独独缺了这种信念感,收获了金钱,或收获了眼球,但没朝没代的烂片却过早透支了她的艺术生命。同样凌霄肃演技爆表,却常年流连于肥皂剧中无法自拔,让大众记得的是离婚八卦的过气三流演员,没有信念感就会让天份和能力流浪荒野。
2. 责任型心态:
专业精神: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角色服务于整个作品,就像周星星当年被炸死的小龙套都要抓住每一个瞬间释放出他独有的角色生命力,更何况有幸运光环的主角们更需要对角色负责,对导演的选择负责,对观众们的眼睛负责。无论做人或做事,专业执著和敬业精神是行走江湖的尚方宝剑。
双赢思维:成全别人,成就自己
一部优秀的成功的作品,必然是众心合力的成果,和极优秀的对手的相互打磨,和才华横溢的团队紧密合作,再创造性的迸发创意,用角色让打动观众,用作品让观众享受。所以良好的职业操守是要为自己负责,为导演负责,为对手负责,为观众负责,从而能长久的成全自己。
商业上更是如此,当贾跃亭空为梦想窒息时,却忘了核心是要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团队带来价值,为股东创造价值,空有野心和狠劲的贾老板却落得人人喊打。不能用才华和实力撑起的野心和欲望只会让大家鸡飞狗跳。
如果说一次两次的成功可以归结为机遇,三次四次无疑便是实力。能被这么些大咖导演赏识并出演主角,先是幸运后面是靠后天的勤勉努力沉淀出来的硬实力。
硬实力来自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
在《我的父亲母亲》就提前在农村生活了几个月,和农民一起生活一起干活,光招娣看见初恋情人的害羞拍了27条,见到心上人时的激动的奔跑和摔倒也NG了七十几遍。
《一代宗师》一拍就拍了三年,章子怡也练习了三年的八卦掌,每天经过武术的洗礼深化了角色的精气神,将宫二的坚韧,气节都内化于心。
《卧虎藏龙》提前几个月进剧组练功,大家都在说你看那个章子怡还在练,光竹林打戏吊威亚就硬撑了6个月,李安说一般人吊15分钟都有受不了。
而在真正的拍摄过程中,生活在角色的生命体验中,深入角色的核心环境里,在不断的内化和打磨下,直至角色自然生根,直在到镜头前,演员也和角色合二为一。
毫无疑问章子怡有一张清晰的升级打怪地图,苦练演技,死磕精进,收集名导大片,多部佳作经得起时间检验,年纪轻轻就站在了中国电影的金字塔尖上,让国际章一路蹿升为至强大师的不是野心和欲望,而是炉火纯青的演技和令人敬畏的专业精神。
当然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刻意练习,比如富兰克林如何练习写作?他将《观察者》做为刻意练习的范本,首先丰富词汇量:一篇范文改写成诗歌,改写成散文,增加词汇的积累;其次是清晰的表达能力:用自己的措词仿写范文,以求用词精炼,并不停的对比纠正以求完善;最后是文章的逻辑结构:同一个观点,用不同的逻辑来论证,用不同的思路来阐述,从而全方位提升构思与写作能力,终成大师。
其实在商业发展跟个人成长一样,如果有风口一定要狠抓机遇,用“先发优势”让你迅速蹿升;没有机遇也要用良性的心智这种软实力,持续累积竞争优势直至产生“马太效应”;当然论大多数人努力程度,还谈不上拼机遇拼效应,如何能在10年如1日的刻意练习里构建硬实力,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宫二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如果跪着赢站着输,那你会选择有野心的站着?还是有佛性的跪着?
公众号回复数字"1"有上好鸡汤相送〜
可爱如你,左手点赞右手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