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铃

作者: 荷戏金风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10:41 被阅读228次

    女人总是让人猜不透,闹铃的目的都奇怪。

                ——题记
    

    对闹铃的认识,来自于身边的人。

    几十年的生活工作生涯中,从未闹过铃,一直都是潜意识中自觉醒来的,也从未迟到过,但早醒的情况时有发生,久而久之,也养成了一种不仅不依赖于闹铃,甚至也不相信闹铃的心理,因而对闹铃也没有什么感觉。

    闹铃在中国应该是有悠久的历史了。我认为古时候的打更就是最原始的的闹铃。史书记载打更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巫术,有驱鬼的作用。《红楼梦》就有这么一段描写“晚上吴贵到家,已死在炕上。外面人儿因那媳妇不妥当,便都说妖怪爬过墙吸精而死。于是老太太着急的了不得,替另派了好些人将宝玉 的住房围住,巡逻打更……”

    后来打更逐渐演变成一种报时的方式 ,相当于今天的闹铃。古诗文中关于打更报时的很多,“朔气传金柝”,杨万里的“深山五鼓鸡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古时候打更是很讲究的,有一定的口号,不同时段还有不同的敲击方式,告诉人们准确时间。打更很辛苦,但打更的人很敬业,一点不含糊,虽然不能精确到秒,也不会误差到十分钟。孙中山的父亲就曾经是打更的,在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里,至今还保留着其父亲打更的物品。

    打更这个老得长了白发的职业,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才在澳门日渐式微,澳门还有一个“沙梨头更馆”,一直保鲜着这个古老的文化,使它仍然活着当下。

    古时候的生活节奏很慢,因此对时间的要求也不是非常苛刻,就是在那种情况下,人们都很重视打更提醒的作用。现在就不同了,时间就是知识就是财富就是生命,再加上白天的精疲力竭,闹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世纪九十年,人们开始使用机械闹钟闹铃,叮铃铃叮铃铃的反复敲打,震得人心烦意乱。那时用的最多的是学生,刚刚体会到知识作用的人们,开始了三更灯光五更鸡的求学生活,闹铃成为他们勤学苦练的助手。

    现在闹铃的人群以年轻人和女性为主,职业以起早人群为主。年轻人职场忙碌,夜生活丰富,即使回家较早,也难以在晚上十二点前如梦,他们要在手机上寻梦,有的甚至要看到双眼罢工,才无奈梦断呼噜。

    他们闹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反复闹铃,大多数都不是一次能闹起床的,在铃声不断的喧嚣下,才很不情愿的懒洋洋的愤愤的起来,而后就是手忙脚乱的梳洗,丢三落四的出门,行色匆匆的上班,闹铃实际上差不多是“零闹”。

    二是把闹铃设置为各种个性化的提示:喔喔汪汪的鸡鸣犬吠,“宝贝,要迟到啦”的温馨提示,“贼来啦贼来啦”的紧急呼号……结果也还是长长叹息:今天要是休息就好啦。

    我建议,他们应该有所创新,把提醒起床的闹铃,更改设置为提醒入睡的闹铃才对。

    女人总是让人猜不透,闹铃的目的都奇怪。不止听过一位女性说过,她们闹铃不是为了起床,而是为了懒床。一位女士讲:我一般是提前二十分钟闹铃,每隔五分钟闹一次,我不懂为什么,她说,每闹一次,我就知道我还能睡多长时间啊?

    奇才啊!

    特别提到高中生,这个群体可以说是当下最辛苦的集体了,他们也把自己的辛苦传染给了父母和老师,他们对于闹铃还是敬畏的。

    20181026 16:2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闹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gw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