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7 橡树
洞朗中印边境对峙发生后,1962年中印战争成为网络热点。
各界“爱国”、“卖国”人士,就此,都非常容易找到共同话语。那就是,中国以小部队,轻松打败印度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几乎兵临新德里城下。
什么《流浪者》丽达、拉兹,什么尼赫鲁、宝莱坞,假设不是中国人当年慈悲为怀,高抬贵手,印度历史当时就得被改写。假设如此,遑论现在洞朗边境对峙?
一声叹息。
《杨家将演义》,陈庆之七千白袍军北伐无敌,以及“八大锤大闹朱仙镇”——纵观中国历史,英雄豪杰专门大胜敌军的经典多多。但是,像1962年中印战争,如此回肠荡气,如此享誉各界的经典传说,还是不太多见。
本文,橡树带你走马观花看看,传说和历史,到底有那些差别。
一、关于毛或者林亲自指挥,大手一挥,愤怒说“百年耻辱”,指示全歼印度锡克人旅的传说。
一般来说,毛和林粉丝特别钟意这个传说。这类传说最后,有神来之笔,比如,毛或林预言,一战换取三十年和平!有这事吗?我还真不知道。
这类言词慷慨的网文,大概率,是出炉于不知名网吧的激情“青年”。可信度几乎为零。其实,现在能够看到的几乎所有中印战争的文章,都源于文革后期,广泛传说民间的若干传奇。
信史,少有记载。包括官方的正面报道也很寥寥。更多的真相,只好采取比较若干侧面资料,大致,可以推出相关的线索。
综合资料分析,1962年中印战争战前,当年,毛的主要精力、工作,是在总结大跃进的七千人大会后,不断找人谈心,应对诸多务虚工作。担任国防委员会(军委)主席的刘少奇,同样也纠结这项工作。
在最早的大佬里面,尤其具有军队威望的超级大佬,能够腾出手来,专注对印度关系处理的主要领导人,当时只有周恩来。
橡树 | 中印1962战争检讨——被情怀扭曲的往事(完整版)
往战区配置重炮,牵引汽车的目击人数至少一个排。
在决策1962年对印作战的香山会议上,周恩来主持这次会议,并且对军事、后勤做了详细的指示。此外,作为总理,周还是中国外交、中国对印度、尼赫鲁关系处理的最权威主要领导人。
1962年中印战争后,周恩来对中印战争做出的若干话语犀利的肯定结论(详见《周恩来军事文选》),由此可见,即便周恩来不是1962年中印战争的最高决策人,也是最高主要决策人之一。
周恩来负责了整个战事包括战争、外交的宏观和始终。
其时,林彪职务为国防部长,尚未在政治上崛起。中印战争前后,林彪处于养病状态。继彭德怀失势之后,中国军队工作由周恩来提议,改由另外一个德高望重的元帅贺龙主持。期间,贺龙和总长罗瑞卿过往甚密。显然,贺龙和罗瑞卿肯定是对印作战的最高决策团队成员之一。
有传言说,林彪名义养病,实则退隐。腾出手来,专注打仗。但是,这也缺乏较可信的资料支撑。
按照常态,即便到文革时期,林彪声望到达峰顶,甚至传说出“林彪指挥八一南昌起义”了,但也没有林彪亲自指挥中印战争的官方记录。而中印战争和中苏战争相距数年,爆发在文革前后,官方均以大胜报道。——唯一就是少将丁盛,中印一战后1969年,为中共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平步青云。
当然,林彪作为国防部长,参与对印作战部队调动,以及参与签署,甚至被动签署一些作战文件,这是非常可能。在当时的军队,实权更多的是在总长手里。
除却林彪之外,十大元帅里面,朱总淡泊,聂荣臻抓核导,罗荣桓重病。陈毅当时忙于外交备战,刘伯承时任国防战略小组组长,是唯一一位由官方记录,以最高参谋身份,参加对印作战最高指挥成员之一。
罗瑞卿,当时身兼党政军多个重要职务,是对印作战的主要领导人。
由此,可见中印战争中国方最高指挥者是周恩来。罗瑞卿是周恩来当时的主要助手。贺龙、罗瑞卿、林彪、刘伯承则是参与指挥者。
这可能是毛在1949之后,唯一一次对军队掌控的失控。也是继红军三人团时代和抗战长江局时代之后,周恩来最后一次在军队的个人绝对权威的体现。
1966年9月,林彪受毛委托主持军委,立刻就有了清查贺龙与罗瑞卿的问题。
贺龙问题在中央军委会议上,以正式“打招呼”定性为:“军内开展文化大革命以来,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以及某些大军区都有人伸手,想在那里制造溷乱,企图乱中夺权。。。。总后台是贺龙,因此主席说要在军内高级干部中打招呼,对贺龙的野心要有所警惕。”
很显然,贺龙背锅了。林彪整肃贺龙、罗瑞卿之后,直到文革爆发,军权这才彻底被毛控制下来。
关于林彪在军队的影响来说,就算最高峰期,除了蹭万岁得到健康的称号,但是实际影响,远逊自黄埔时期就开始掌军的周恩来。最终,在林彪叛逃后,北京卫戍区下达命令,立即仅接受毛周二人的直接命令。
二、中印战争,解放军势如破竹,以小部队大败印度大军,在西线,解放军打进印度边境,几乎兵临新德里。(更为荒诞的,是打到距离新德里仅数十公里的说法)。
1962年的中印战争西线战区,在中印边境西段,主战场大致在新疆阿克赛钦和西藏阿里狮泉河谷、班公洛、班公湖地区。前段时间解放军踢飞退,踹翻一位丢石头的印度大兵,就在班公湖。
这也可以客观认为,1962年和2017年,在班公湖一带,中印边境两国控制状况基本没有改变。
顺势一推,即可发现多年之前的西线作战,几无任何地利上的成果。
整个西线战场,在沿传统习惯线内侧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600公里地幅内,高海拔的战区,人烟稀少,终年严寒,绵绵不绝的高原冰川、高山,每年12月到次年5月,更是大雪封山,飞鸟断绝。
橡树 | 中印1962战争检讨——被情怀扭曲的往事(完整版)
西线,无交通少氧气的战区,想想,最多也是互相打点冷枪的麻雀战。派大兵团越过这样的地带去威胁新德里,可能只有“网吧将军”才会下这个决心。
来,各位哥们,尽情想象一下,站在这样自然条件下的战区,怎么用步兵打仗?
在这样高寒、低压、没打仗,两腿都要打颤。何况还要爬涉一大片生命禁区,完成行军、集结、进攻、撤退,最后,还带威胁一下印度首度新德里。
试问,普天之下,那支军队能够做到?
满天都是牛在飞,那不是历史,是传说。
实际上,整个中印战争,在西线,战场容积太小,后勤支援太难,实战中,中印两军都以小规模作战分队展开。
虽然,在西线,中国军队部属了新疆军区部队为主,大致一个加强师的军力,成立了专门的西线指挥部。但是,碍于地貌破碎,崎岖,战区山地比高过大,以及气候气压限制,整个战场并没有出现规模化的战斗。
整个战争期间,西线枪声零零星星。相比打得闹热的东线,西线都是小组对哨所,小分队对小分队的小型战术战斗。
更为重要的是,和东线部队一样,整个1962年中印战争,实际上都在中印传统争议地区发生。中国军队根本没有踏进印度国境一步。甚至,激战中,枪炮弹也没落入对方国境线内。
三、印军王牌军三个集团军在东线被击败,中国军队以少胜多,印军两个旅被全歼,中国士兵没有一个被俘,印度王牌军战力和国军二三流部队相当。
看了不少网络描叙中印战争的文章,往往看几句就失望。再看点击数字,大得惊人。看来,所向无敌的评书历史,更适合广大群众。说到岳武穆,绝大多数人,一般都会联想到朱仙镇明晃晃的八大锤。
然而,历史毕竟不是评书。虽然,大家喜欢看评书。
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双方在西线战场均是投入少量部队。反之,在东线战场,两军视为主战场,均予以高度重视。
在东线战场,中国投入三个加强野战师进入战场。此外,包括炮兵、工程兵等辅助部队,山南、昌都、灵芝军区地方部队也在近万人上下。总计作战兵力超过五万,接近六万。
如果算上军队后勤、支前民工和地方行政支前,整个中印战争东线地区,中国军队投入总人数至少三十万人以上。这可不是小部队。这是当时中国能够在局部,尽最大力量集结的战略打击力量。
相应,印军也在东线战场部属重兵。其第四军若干番号部队先后在东线战区出现。包括第7旅、第11旅、第48旅、以及第62旅、第65旅、第67旅。印军是作战后勤混编部队,总人数大致在三万人以上。印军也使用了非军事力量参与战争,包括民兵、支前等。实际参战人数,可能不少于十五万。
整个中印战争中,中印战斗兵比较,中国明显占据优势。但是,印军背靠印度平原腹地,有若干城市以较短的后勤线支撑,相比起来,虽然在国境线附近参战,但是靠漫长后勤线支撑的军队,颇有孤悬千里的态势。
最开始的冲突,局部战区的中印双方人数对比,利好中国。这可以视为指挥高明的原因。即便如此,中印军队较量,中国军队也不尽然就是几乎所有网文描叙的,势如破竹,胜利毫无悬念的态势。
此外,中印存在战前准备和装备导致战力差距,是中国军队另外一个优势。
中国参战军队在战前换装半自动和全自动步枪。印军脱胎英军,武器多是栓动步枪和二战老旧机枪。因印军后勤严重官僚主义泛滥,当时,苏、美、英等国支援的武器,尚在封存状态,没有用于前线。
装备了半自动、全自动,基本实现枪族化装备的中国军队,和二战都算不上顶配的品种众多的武器装备的印军,其战力悬殊可想而知。
中国以较为新式的武器武装的,在局部机动、埋伏形成优势的军队,向占尽地利,却相对战法保守的印军发起突击,基本在第一、二阶段作战中抢得了主动。
实战中,塔格拉山——克节朗河战役,中国军队以诱敌深入,突然埋伏、袭击,打掉印军王牌第7旅战力,俘虏该旅旅长,继而,兵不血刃占据达旺。
这是一次经典的近距离突击的伏击、反击战。也是中印战争的序战。即便如此,战斗还是非常惨烈。
据藏字419部队政委电视访谈,讲述这场战役其中一个抢夺印军143人,守备64个地堡阵地的故事。步兵冲锋,短兵相接,一个一个地堡逐点攻击,其中参战的“阳廷安班”共8人,“班长牺牲了,第二班长接着指挥,第二班长牺牲了,副班长马上顶上去,副班长牺牲了,老战士立即顶上去,最后牺牲了7人,只剩一个新兵,这个新兵又主动加入另一个班继续战斗。”
仅仅老军人的这个回忆,即可明白一条战争真理:战争即血腥!
中印战争其他的若干战役,虽中国军队无一例外控制了战场主动,但是,战场惨烈依然不逊初战,战损同样严重。
瓦弄战役,传说中的猛将丁盛,曾经一度脱离掌握穿插作战的主力部队。在山高、谷深、坡陡、林密、路险、水急的瓦弄战场,穿插部队依靠天才的山地战术家董占林的指挥,虽然再次取得战役胜利,但是,战损和印军大致相当。
印军战损包括大量的被俘。但是,全歼印度两个主力旅的传说并不是现实。中印战争中,两个印度旅被打掉战力,溃散而逃,但不是全歼。当然,有打不赢可以跑、降、藏的条令的印军,被俘的数字相对较大。相比之下,中国军队战损,几乎都是伤亡、掉队失踪。
而失踪,在当时,是不会被统计为被俘的。
橡树 | 中印1962战争检讨——被情怀扭曲的往事(完整版)老兵王琪晚年,在得到家属保证养老保证之后,回国。
以《环球时报》报道,有滞留印度的老兵被外媒披露,环球记者钱峰采访中国老兵,老兵回答,在1962年中印冲突期间与大部队走失后被俘。云云。至于,前段时间老兵王琪回国,倒是热闻——现在,还有滞留境外的老兵吗?
诸如此类,夸口1962年中印战争没有被俘,显然也是无聊的人在网吧吹牛。
四、中国全胜之后,主动停战撤退。同时,富饶的藏南地区也没印军侵占。中国有战胜国之名,无战胜国之实。印度则反之。
如此,我也感到委屈。1962年的国际社会,太不像话了。
实际上的1962年中印战争又是如何?咱们现实一点,不能把天上飞的牛,当做肉来啃。
中印存在喜马拉雅天然战略隔离带。当年,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仅在秋高气爽后才有100来天的作战便利。其他时候,气候恶劣,天冻地寒,无法作战。所以,气候原因是一个主要原因。到点了,就该停战。
任何对比军队战力,工业水平,粮食储备等得出谁强谁弱,那是书呆子。不信,你把泰森和潘长江同时丢在冰窟窿,数上30秒,再捞起来看看,他俩是不是一个熊样。
其中,在东线主战场,解放军确实兵不血刃占领了藏南重镇达旺地区。并且,在这一战区击溃了准备反击的印军主力。但是,当时已经接近入冬。11月后,铺天盖地的大雪即将到达,届时,藏南和国内的交通将进入完全封绝的状态。
危险吗?不退军,解放军藏南重兵将成为孤军,陷入漫长的无后勤状态。
整个中印战争,中国军队有限的战备油料几乎耗空,为支撑这场短暂、激烈的战争,千百个运输兵在蜿蜒的川藏公路上失去宝贵的生命,数百台汽车坠下悬崖。如果运上前敌一桶油料,后勤将会耗费三桶以上的油料。
路口极差的公路尽头,距离战区尚有几十到几百公里无路,民工和上万头牦牛缓慢爬行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而民工和牦牛的损失至今尚无公开的数据。
这就是当年的战争。
橡树 | 中印1962战争检讨——被情怀扭曲的往事(完整版)
后勤,战争之血!西藏高原漫长、艰难的运输线,才是那场战争最大的天险。
网文泛见的托口英国不知名军事家说,中国军队像热刀子切黄油一样解决了印度军队。这样描叙胜利,和实际上的那场战争对比,其艰辛、困难,几乎无人愿意去知道、去理解。
中国的主动停火并主动后撤,固然有外交原因。更为重要的,这场本该以外交手段解决的边境冲突,激化成不结盟阵营两个主要大国撕破脸的战争,使得中国对印度的军事、外交均陷入被动。
美、苏、英等大国均表示支持印度,中国和印度边境问题随这次战争,进入长期的胶着,本来争议最大的藏南地区,战后实际上被印军控制、移民。
此外,战争第一、二阶段,中国虽然取得战术、战役的胜利。但是,为解决外交事端,出兵显得仓促。按周恩来判断,战区准备一个月的战备物资,在一周内已经消耗殆尽。
第二阶段战事后,印度开始集结反击部队。反之,因为后勤的无力支撑,中国不得不放弃继续作战,转入撤军。其时,中国不仅主动停火、后撤,而且还主动向印度退还了战斗缴获军用物资。
五、对印度作战打出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两国边境和平?
1963年初,印度再次占领达旺,随之,印军全面向北推进。在1963年底,恢复了战前中印两国实际控制线。
这一年,中印边境再次出现多次战前中印边境景观——两国大兵针锋相对,或者吐口水,或者丢石头,一切都如往常。这是一场因为意识形态激发的,本该可以以正常外交解决的边境冲突的边境战争。就像今年发生在洞朗的越境事件类似,只要处理、沟通得法,完全可以避免。
然而,历史绝不会存在假设。
在当时外交大环境下,和代表西方温和主义的印度交恶,使得印度一边倒抛弃不结盟运动,转向联苏、联美。从而,中国和西方交流中转站被完全关闭,很长时间,中国和西方因无交流,双方误会重重。
此前,在朝鲜,曾经为苏联出头,和整个西方世界对峙抗。中印战争前后,中苏关系迅速恶化,随之,在越南,中国和美国再次公开对抗。如此局面下,周恩来外交,只有转向亚非拉落后、贫穷的地区。
这次战争,除却加深中印双方误会、分歧,似乎没看到更有益的东西。
橡树 | 中印1962战争检讨——被情怀扭曲的往事(完整版)
认真看看地图,假设,锡金没有被印度兼并,那么,这次洞朗危机也就无从谈起。
1967年9月,因为丢石头、吐口水的常规边境摩擦,中印再次在锡金和西藏边界,掰了一次手劲。这次颇具规模的掰手劲,距离上次战争,不过4.5年。
得到多国外援支援,训练和装备得到提升的印度,在为期一周掰手劲中,和中国心照不宣地取得一个势均力敌的结果。随后,印度主导,吞并了中印交界的锡金王国。再随后,中国承认了这个事实。
看网文的人肯定少有人知道。
1968年之前,国产宣传攻势暴风骤雨,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暴力推翻印度政府。这之后,印度纳加游击队得到了支援,印度纳萨尔巴里农民暴动,比哈尔骚乱等,得到正面的称赞。
《人民日报》在2月份的一篇社论中宣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印度的农民革命风暴更猛烈些吧!”——印度当年嘴都气歪。于是,印度和苏联走得更加亲密——这又让美国感到头疼。
外交逐步进入输出革命的套路。——这一年,文革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