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绿皮书:一次充满温情与人性的诗意之旅

绿皮书:一次充满温情与人性的诗意之旅

作者: 江湖电影志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23:33 被阅读0次

    今天看了饱受赞誉的电影《绿皮书》。

    先说总的感受:

    很少有电影能在维持自身趣味性的条件下,还能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做出一种既深刻,又不乏温情地探讨。

    所以这部电影,我推荐给所有的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可以看一看。

    不要因为它盛名在外,因为它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因为它充满文艺气息的片名,就被它吓跑。

    这真的是一部轻松欢乐,充满人性温情的影片,我甚至想到了它可以媲美影史上的经典《阿甘正传》

    它们同样的有趣,同样的温暖人心。

    但是,受限于题材、叙事,可能比《阿甘正传》还是少了一些厚重感。

    但是这已经很不错了,之前我评价过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我在影评最后说:

    毕赣的成功,源于他的剑走偏锋,和他个人的强烈叙事风格。但如果他还想进入大师的行列,他就必须得做出改变。

    因为我相信伟大的艺术,总是能和最广大的心灵产生共鸣。

    而毕赣拍的电影确实是文艺片,勉强也能称之为艺术。但离伟大,恐怕还差得远。

    我觉得导演毕赣差的就是这么点东西,不是所有伟大的艺术片一定要让人头皮发麻、昏昏欲睡,不是一深刻,就无法有趣。

    《绿皮书》在这两方面,无疑做到了很好的平衡。

    《绿皮书》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上世纪美国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对黑人的歧视还广泛存在于美国的许多地区——当然,现在依然存在。

    影片的主人公之一,托尼,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

    他是一位混迹于美国底层社会的白人,做着酒吧打手之类的工作,世俗甚至市侩,总是满嘴跑火车,碰到问题就想先怼别人一拳。当然,这为他招来了很多麻烦。

    托尼本性不坏,尤其对家人和朋友充满关心。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

    托尼这样一个内心对黑人充满抵触的家伙,却因为机缘巧合——主要还是因为钱,不得不去为他心中最讨厌的“黑鬼”做两个月司机。

    这位黑人的名字叫——,又被人称为唐·雪利博士。

    托尼和唐的会面是充满戏剧性的,和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不同,唐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

    他的钢琴演奏技艺举世无双,甚至有过在白宫的演出经历,这些为他带来了崇高的“声誉”和充足的财富。

    托尼进入唐的办公室时,发现这里装饰的富丽堂皇,宝石、象牙、黄金,应有尽有,简直像一个国王的宫殿。

    而唐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出场的,他身着一袭大衣,穿金戴银,宝相庄严的坐在托尼对面。

    唐气质高贵优雅,以至于让托尼抱怨“简直就像见到了某个丛林部落的酋长”。

    这样完全不对付的两个人,却被命运稀里糊涂的牵引到了同一条船——哦不,应该是同一辆车上。

    原因是唐要去美国南部完成他的巡回演出,当然由于他黑人的身份,一路上可能会受到不友好的对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精明能干的司机,帮助他处理各种问题,保证他能按时完成每一场演出。

    于是,性格迥异、身份迥异、肤色迥异的两人,就这样探上了他们的“冒险”之路。

    作为唐司机的托尼,拿到了一本绿皮书,这也是电影片名的由来——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因为显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欢迎黑人。

    一路上,他们欣赏了很多美丽的风景,也遇到了不少麻烦,闹出了很多笑话。正是在两人这段嬉笑怒骂的旅程中,我们才得以一窥美国社会广袤的一角。

    表面上看,两人是雇佣关系,唐是主人,托尼是仆人。

    但实际情况则远远要比这复杂得多。

    首先面对托尼这样一个市侩、满嘴跑火车的司机,唐这个主人可以说是毫无办法。

    托尼总是在开车时大口吃食物,喝饮料,抽烟,满嘴胡话,而唐只是希望能在坐车时安静一点。

    托尼虽然拿了唐的钱,接受了唐的雇佣。但内心里却对黑人充满了抵触,所以他始终拒不承认自己是在给黑人服务,连简单的拿放行李,也不愿意自己动手。

    唐是一位很优雅的人物,他大部分时间西装革履,穿戴整齐,独处的时候只会默默看书或者陷入沉思。

    唐在道德上,也是一个有相当洁癖的人物。

    他忍受不了粗鄙的行为,尤其对于托尼的某些行径,他表现出了异常固执的反抗——托尼经过公路旁的无人商店,在地上捡了一颗纪念石,他强迫托尼要么付钱,要么归还;托尼在公路上乱扔了可乐纸杯,他一定要让托尼倒车回去捡起来。

    优雅且道德自律极高的黑人,粗鄙不堪爱占便宜的白人,似乎传统观念里的身份意识在这里错位了。

    而事实上,影片的很多乐趣,正是来自于这种身份的错位,影片要讨论的深刻主题,也正是这种身份的错位。

    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鲁莽粗鄙的托尼,也有着他自己的哲学和为人处世之道。他常常能用他的拳头和急智,帮助唐解决一些行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唐。

    而看似端庄体面,受人尊敬的唐,却总是会遇到一些不那么体面的事:比如被邀请演出,却只能住专门招待黑人的破旧旅店;邀请他演出的酒店,甚至连厕所都不对他开放,居然要求他去户外解决。

    唐在台上受到众人的追捧,享受着白人的掌声,可是到了台下,他又是那个人见人恶的“黑鬼”。

    连托尼都感到困惑,唐是怎么和那些打心眼里瞧不起他的白人谈笑风生的?

    于是观众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疑问,唐是否只是一个爱慕虚荣,拼命想摆脱自己黑人身份的家伙?他所有的优雅、道德自律,不过是他伪装出来,企图进入上层社会的装饰?

    随着故事的继续发展,我们慢慢了解到唐内心的挣扎。

    当唐一个人住在招待黑人的破旧旅馆,身边满是他的黑人同胞,他却发现自己插不上一句话。他的西装革履、体面打扮,获得的不是尊重,而只是同胞的无情嘲讽、恶毒咒骂。

    当唐发现托尼和一群黑人趴在地上玩赌钱游戏,他告诫托尼不需要如此有失体面的赚钱。托尼说无所谓,那些黑人不也是一样玩吗?唐意味深长地说,他们之所以那样,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使然,而你不一样。

    唐每次因为自己的黑人身份陷入窘境,有失体面,需要托尼搭救的时候,他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充满了愧疚和不安。而只有谈起文学,谈起音乐,他的脸上才会显示出优雅和自信。

    唐学的是古典音乐,却被迫要求弹黑人音乐。当他为白人弹奏音乐时,他的同胞在咒骂他,白人却打心底里瞧不起他。

    这种身份的错位,越到影片后面,就越集中、越明显,并最终在托尼和唐两人之间爆发了出来。

    托尼认为唐还没有自己了解他的同胞,一心只想着巴结讨好白人,而唐则气愤的要求停车。

    唐走在公路上的一段独白,反映出了他内心对自己身份定位的迷茫:他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甚至不够男人。他活在了两者之间,却成了二者都最讨厌的人。

    他向托尼发出了无力的反问:告诉我,托尼,我是谁?

    这不得不说是唐,也是那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托尼在一路的陪伴、相处中,慢慢了解了唐,他由一开始对这个黑人的不屑,到尊重他的钢琴技艺,到最后尊重他为黑人这个群体形象所努力做出的改变。

    他们一路排除万难,到达了旅程的最后一站。

    被邀请在餐厅演出的唐,却无法进入餐厅哪怕是享用一顿晚餐。

    这一次,托尼和唐终于选择了不向这种歧视屈服。

    哪怕他们会因为差了这一场演出,而导致整个巡回演出的失败,并且将没有任何的费用报酬。

    在风雪交加的圣诞之夜,两个人返回了他们最初的起点。

    只是这一次,他们都已经不再是那个以前的自己。他们经历了很多,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相比于影片最后,唐和托尼的家人一起欢乐过圣诞这个结局,我更喜欢电影中的一个镜头:

    那是托尼和唐有一次在旅程中,汽车在公路上突然抛锚了。托尼下车维修,唐出来透口气。

    他们的前方,是大片大片的农田,这些农田上弯腰耕作的,是成群结队的黑人。

    他们一齐停下手中的农活,望向公路上这一对奇妙的组合。

    修车的白人,背靠汽车休憩的黑人。

    那一刻,不知他们的心头是升起了光明?还是对眼前之人无限的诅咒呢?

    当托尼看向这些黑人时,他的眼神飘忽。是不敢与他们对视?还是怜悯,不屑?

    又或者别的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绿皮书:一次充满温情与人性的诗意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hw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