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长恨歌

再读长恨歌

作者: 嘛事1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22:47 被阅读0次

看完了陈凯歌的妖猫传,迫切地再拜读了长恨歌。

与电影的立意不同,作品中,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我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

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

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

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再读长恨歌,重悟帝王情。

相关文章

  • 再读长恨歌

    看完了陈凯歌的妖猫传,迫切地再拜读了长恨歌。 与电影的立意不同,作品中,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

  • 再读《长恨歌》

    文|幽然释 最近, 我在QQ音乐上看一个《经典咏流传》的短视频,被王铮亮的一曲《一生一阙歌》吸引,尤其是开头的一句...

  • 再读《长恨歌》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故事,是上海女人王琦瑶的故事。大学的时候读过一遍,只觉得王安忆的文笔...

  • 《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01 又一次翻起王安忆的《长恨歌》,伴着武汉的雨,细细读过。 再读《长恨歌》的感觉,像慢品一杯浮着奶泡的卡布奇诺。...

  • 行为的背后都有正面的动机

    白居易,“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呲牙],我这年龄再读起他的《长恨歌》感叹不已,句句都是经典,比如,天长地久有时尽,...

  • 相思

    七月七日雨成丝,长生殿外泪如织。世人都晓牛郎好,玄宗相思谁人知? 注:2011.8.6,再读<<长恨歌>>有感

  • 美人已逝,余香长存

    今日再读《长恨歌》,再想《妖猫传》 又是一番新的感悟。 世人皆爱盛唐风貌,爱贵妃绰约之姿,由此而出的传世佳作,更数...

  •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再读乐天《长恨歌》 却是许久后的今天 萤飞无声 不着一丝温暖 孤灯相照 心中思念的根源 灯影舞动 凉风侵被 心悽悽...

  • 长恨歌-目录

    长恨歌(1) - 简书 长恨歌(2) - 简书 长恨歌(3) - 简书 长恨歌(4) - 简书 长恨歌(5) - ...

  • 王琦瑶:如何逃离命运悲剧?|《长恨歌》

    再读王安忆的《长恨歌》,我的心情依然如几年前一般,失落、悲伤,又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王琦瑶的人生悲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长恨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il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