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件事的时机成熟时,它们便会在不同的地点出现,就像紫罗兰都会在早春时节开放一样。
——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每天的行程日渐丰富起来,过去几年感觉缺失的生活,最近通通补了上来。
以前一休息就喜欢宅家里,睡觉,搞卫生,珍贵的时间,舍不得跟别人共享,所以很少主动跟老朋友联系。最近这些朋友突然从四面八方出来了,这样神速,竟然让我每周都有门可以出了。
一开始我仍然条件反射地拒绝这些出行,但是我马上发现情况变了,我其实应该出去走走,我也愿意出去走走,但是潜意识还是迅速帮我回绝了,等我意识过来,已经是几天以后。
潜意识会帮我们做一些错误的决定,尤其在缺乏自我意识的时候,但是其他时间也会帮助做一些事情。
我发现,我很难忍受未知——从接下来要写的文章框架,到朋友聊了一半的微信,再到未来的人生安排,我喜欢先有一个定位,大概的计划,然后再按部就班进行下去,不然就觉得没有安全感。
所以我习惯了制定大大小小的计划,以至于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脑子里还会不自主地计划下面要做的事情,哪怕是很简单的小事,也会在头脑中反复演练步骤,这样无疑是对能量的一种消耗,且让当时正在做的事情失去关注,变成了去做下一件事的过渡环节,失去了光彩。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做饭时我会想着下面要去打开电视机,边吃饭边看个什么剧,此刻写文章时,我又会不自觉地想,今天晚上约了人吃饭,不能去健身,看看下午什么时候要把运动补一补,好,可能我到了打开电视的环节,才会恍然发现刚刚做菜忘记放盐了,得去补一下——当然,我做饭才来不会忘记放盐,这是我为数不多可以专心致志做的事情。
我们好像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要么脑子里装着过去,为已经过去的事情懊恼和遗憾,要么装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计划和可能性,我们更愿意生活在过去和未来,这样才可以让过去完美,并消除未来的隐患。
因为此刻,我们知道,我们安全,而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大脑急需回到过去和穿越到未来,去解决问题。
不知道有人发现没有,当有问题真正发生时,我们内心是宁静的,就算是脑子里构思的灾难性的场景真正发生了,在那一刻,会发现自己处在的那一个点,让你更愿意去寻找对策,这是一个积极的过程,没有多余的烦恼产生。
或者我们对事情的发生无能为力,只能被动承受结果,这时就只需要照顾好自己的心灵,没有别的事情需要去担忧了。
我们好像总是不相信未来的自己比现在优秀,所以喜欢为他操心——我过去很难坚持写东西,我每次写之前,都会想着一个庞大的计划,所以需要设计众多框架和题材,这样我在未来没东西可以写的时候,可以参考。
这样的结果是,我常常只有第一天有兴趣提笔,到后面发现这些题材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其实,我们潜意识总是知道我们将要怎样做的。
一方面,在一些老生常谈的事情上面,潜意识会按照过去的经验处理,另一方面,在你即将前往的未来,潜意识也有自己的计划和期盼,只是我们常常很难get到。
比如,同样在写文章这件事情上,最近写的绝大多数文字,都是打开电脑以后随机而来的,这些观点并不陈旧,这是过往零零碎碎在生活里的感悟,但是如果需要提前系统地总结出来,大概会变成一篇总结报告,我也没太多心思想去写了。
当我写完这一行字,下一行字自己就会跑出来,但是如果我一定要提前计划好下一行写什么,那我这一行也写不好了。
在别的事情上面,也奏效,我以前会在睡前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但是我通常要找很久,才搭配好——等到第二天起床,还不一定会满意。我发现不做准备,第二天直接裹着被子去翻,总是能最快地找好当天想穿的衣服,就是那么一秒钟的灵感。
对一些大事上面,适当的计划是必要的,但是事无巨细的计划,是大脑过度思虑的结果,我知道很多人天生无忧无虑,他们没有这样的烦恼,但是他们必定有一个饱尝这种烦恼的家人。
什么计划也没有,任凭自己暴露在空气里,这样真的需要勇气,但是只要我们每一秒钟都把此时此刻的事情做好了,就会内心宁静而通达万物。
心无旁骛,在需要做出抉择时,才可以做出最优的抉择,所以务必对自己保持十足的信心。
“自我成长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