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人都会的一句诗词: 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这儿有“阴”和“晴” “圆”与“缺”“悲”与“欢” “离”和“合” 每一个都是一个对立词语。
我们在哲学上,把这一对对相反的组合叫“矛盾”。
新华词典解释:矛:古时长柄有刃的兵器,用以刺敌。盾:古代武器名,即藤牌或皮牌,用以抵挡敌人刀剑,防护身体。
词语辨析:1、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2、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这儿老子所说到的就是一对对矛盾的对立,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矛盾双方只有依靠对方,才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一个不变的法则。
在老子的眼中,矛盾的双方是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合、相随的,而不是相克、相离、相刑、相害、相冲的。
中国哲学对比于西方哲学我们更着重于人生哲学,专注于内心修为。讲究阴阳平衡,因为老祖宗们把矛盾看作是动力的源泉……
我们常用阴阳八卦图来把这个矛盾对立成为一个状态,成为一个演化的过程。
矛盾的存在并不是坏事,能够接纳才是智慧万物负阴而抱阳 《道德经》所说“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理。
最近看了一个小视频:两位同学站在一个球的相对两个面,争执起来“白的 黑的”言语非常暴力,但是老师让他们互换位置 再次问颜色,他们瞬间发现要以多维度看待问题:球侧面一面黑一面白。
老子用他辩证的思想,善于抓住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既能看到其对立,又能揭示其统一性。
把矛盾运用最好的人当推毛主席。毛选中专门有“矛盾论”。
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务的发展过程之中的”。然后,“每一件事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里还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个方面可能是不均衡的,有强有弱。他们相互存在、相互界定,相互依赖(同一性),也在不断斗争,此消彼长,并会向对方转化。 今天我们“共同富裕”就是运用了这些逻辑,分阶段从2010开始到2020年解决一主要矛盾“绝对贫困”,现阶段是“逐渐解决三大差别”;不同阶段解决一个主要矛盾问题。
矛盾的存在不完全是坏事,它是为了达到平衡,能够允许矛盾存在,这才是智慧,因为没有问题不包含矛盾。
道德经“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世界上没有真正完满的东西,正所谓“月满则亏,日中则昃”,如果一件事物到达了极端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化,所以事物的完满中往往带着“缺”,充盈中往往还留有“冲”。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就如水库一样,水面必须时刻保持在安全限度之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如果过于追求多装,反而会使流水冲破堤坝,造成灾难,大盈也必将变为大空。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直和屈,巧和拙,辩和讷本来就是相生相成,相对而说的,它们之间没有完全明确的界限,直可以变为曲,讷也可以变为辩。一方面,人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事物,看到它直、巧、辩,就应想到屈、拙、讷的一面,反之亦然。
中国智慧辩证法“静是绝对的,而动则是相对的。”按照自然规律,一切躁动的东西都将回归于宁静,如池塘中荡起的波纹、山谷中激荡的回声、摇动的树木、纷飞的蝴蝶…
人们处理事情,也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如何以屈求直,如何以拙胜巧。理解这些对我们自己来说辩证看待个人和工作问题,以更好平和心态面对困惑,寻找生命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