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4日 周三 曲靖 多云见晴
网图中医有两大特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辩证施治,这是中医之魂,中医的骄傲。
但如何阐述,如何描绘?如何定性,如何定量?几千年来,自古到今没人说清楚的,就是这个“证”字,靠悟吗?玄之又玄,不知所云…。
辩证施治是中医立学、治病之本,“证”字不清,让中医骗子很多,让人总是怀疑其科学性、有效性。
这是中医之“痛”,痛彻骨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弄懂搞明白,解释清楚,中医也就通了。
我们查一下中医教材,“证”就一句话,“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看的懂,不费力,但也只是聊胜于无。没解释你不懂,解释了你更糊涂。
大多数人就这样理解“证”。类似于西医的“xx综合症”一样,某些特定的症状叠加组合就叫“证”,诸如,口腔溃疡、便秘、咽喉肿痛就是“火证”;口干、潮热、盗汗、失眠成了“阴虚证”;肿瘤、发炎、发烧、咳嗽就成“热毒证”。
对号入座,简单好记,医生好开,患者好记,皆大欢喜,但疗效差啊!久而久之,中医成了传说,成为某些人眼中“有意无意的骗子”,式微也成必然。
关健的原因,大家都不清楚“证”,又如何辩证施治病!什么才是真正的“证”呢?
不明白“症”,造成不良医生浑水摸鱼,患者糊糊涂涂。中医乱相,看了让人纠心。中医的智慧光芒也毗湮没不彰。
“证”为何?难倒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其实,复杂问题简单化,“证”就是人体患病时的内环境状况。
通俗地讲,“证”就是人体内部的春夏秋冬,是人体内部的梅雨、台风、干旱、洪涝…
外环境的一切变化,同样会出现在内环镜中,这也叫“证”。
内环境太热了,叫热证;内环境太冷了,叫寒证;内环境太干了,叫燥证;内环境太潮了,叫湿证。如此等等。
生态平衡,内外环境都需要。保持脏腑器官的协调运转(健康),需要大力整治环境,不过这里指的是内环境。
整治内环境,首先要辩别内环境。辩别内环境,就必须从症状入手。必须动员身体五员大将:眼耳鼻嘴手,采用方法是眼看(观)、耳听、鼻闻、嘴问、手摸(触)。
首要的是眼看,容后再叙。
早10时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