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里朱颜

作者: 此心安处c | 来源:发表于2022-05-30 11:10 被阅读0次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引子部分讲了一个很特别的故事,炼金术士在一本奥斯卡•王尔德的书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英俊少年,天天到湖边去欣赏自己的美貌。他对自己的容貌如痴如醉,竟至有一天掉进湖里,溺水身亡。他落水的地方,长出一株鲜花,人们称之为水仙。水仙少年死后,山林女神来到湖边,看见一湖淡水变成了一潭咸咸的泪水。“你为何流泪?”山林女神问道。“我为水仙少年流泪。”湖泊回答。“你为水仙少年流泪,我们一点也不惊讶。”山林女神说道,“我们总是跟在他后面,在林中奔跑,但是,只有你有机会如此真切地看到他英俊的面庞。”“水仙少年长得漂亮吗?”湖泊问道。“还有谁比你更清楚这一点呢?”山林女神惊讶地回答,“他每天都在你身边啊。”湖泊沉默了一会儿,最后开口说:“我是为水仙少年流泪,可我从来没注意他的容貌。我为他流泪,是因为每次他面对我的时候,我都能从他眼睛深处看到我自己的美丽映像。

    心理学家麦基在《可怕的错觉》中提出了一个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知觉选择性”。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但可以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地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明、清晰的知觉映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知觉映象。

    我们眼中的世界,只是我们大脑想要看到的样子,所以虽然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是每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却是不一样的。这是心理学的一个底层逻辑,水仙少年想看到的是自己英俊的美貌,湖泊想看到的是自己美丽的身影。他们互为镜子,但是照映出来的未必就是最真实的样子,或者说并不是他们全部的样子。

    一、  “以铜为镜”不如“以人为镜”

    王溢嘉在《虫洞书简》里曾说:“如果你想装扮自己的形貌,你可能需要更大的镜子、更多的灯光;但如果你想装扮自己的灵魂,我劝你最好将眼光从手中的镜子挪开,到其他地方去寻找你需要的镜子。”

    所以“以铜为镜”不如“以人为镜”,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在意别人眼中自己的样子,别人口中对我们的评价,而是通过和其他人相处,了解他们的为人处世、经历、经验、思想,从而反省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思想,只有不断的反思和自省,我们才有机会从不同角度去看清自己。

    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在《论语》里有个故事,就是讲孔子“见贤思齐”的事情,他想向别人学习什么呢?他想向宁武子学习如何“愚”,这个故事就是“愚不可及”这个成语的出处。

    “愚不可及”是孔子了解了宁武子这个人的为人处世后,而引发的对自我的反思。我们今天把这个成语当贬义词来用,表示一个人太愚笨了,但是孔子用它的真实意图却是肯定的,是表扬的、赞叹不已的语气。《论语·公冶长》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春秋时卫国的大夫,曾在卫文公、卫成公期间辅政十多年。在卫成公前期,国家形势安定,宁武子很有建树,表现出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后期,卫国受到晋国的胁迫,国家形势艰危,他仍然坚守在朝中不离开,但表现出愚笨的样子,韬光养晦,以等待时机,成就国家复兴的大业。

    所以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就聪明起来;在国家政治昏暗的时候,他就糊涂起来。他的那种聪明是人们可以做得到的,他的那种糊涂是人们(包括我)都做不到的。”

    “以铜为镜”看到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形貌,“以人为镜”才能从多角度去审视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遇见的每一个人、读过的每一本书、以什么姿态去面对他人、什么心态去处理事情、以及之后我们是如何反思总结的、以至于最后怎样思考和行动的等等,这些都是一面面镜子,四面八方层层叠叠的,提供给我们多维度的视角去照见自我。

    三、  “吾日三省吾身”

    心里学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在于人具有特殊的“大脑额叶”。也正如此,人类才具备了其他动物很难具备的一种能力——反思和自省的能力。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他创建KDDI的故事,正是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的最好例证。

    稻盛和夫在《干法》里这样写到:“当日本的电气通信事业打破垄断、开始自由化之际,以京瓷为母体的DDI,即现在的KDDI的创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京瓷属于制造厂家,当我决定要参与性质完全不同的通信领域的时候,就参与的动机中有没有夹杂私心,我曾严格地自问。从想要参与通信事业的时候开始,在就寝以前,每天晚上,我都要自问自答。“你想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为国民着想吗?没有谋求公司和个人利益的私心混杂其中吗?不是想哗众取宠、获得世人的喝彩吗?你的动机纯粹吗?真的没有一点儿杂念吗?”就是说究竟是不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我一次又一次叩问自己的内心,反复逼问自己动机的真伪。整整半年以后,我确信自己没有一丝邪念,这才起步踏入通信领域。”

    稻盛和夫27岁的时候,就已经创办了京都陶瓷有限公司。52岁时,他再次投身于创业之路,创办了第二电信公司,凭借其独特的经营方式,稻盛和夫凭借自己的努力使这两家公司进入了世界500强。此外,2010年,日本航空公司在东京申请了破产保护。经过反复请求,已经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成为破产重建后的日航董事长,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稻盛和夫成功拯救了日航,创造了该公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而不久,日航也很快进入了世界500强企业。

    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是刻在德尔菲神庙石柱上的箴言,是苏格拉底思想的核心主张。这句话开启了整个西方哲学的篇章。但是,这句话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我们放下了“铜镜”,找到了反思和自省这面“心境”,就是为了认识自己。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智慧的,最难能可贵的。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被一个贵妇人当作搬运工搬箱子,托尔斯泰十分愉快的完成了这项工作,并且得到了一卢布的报酬,当贵妇人得知这个搬运工是托尔斯泰时,羞得满脸通红,想要索回那一卢布,托尔斯泰却高兴的说:“不,这是我劳动所得,和稿费同样重要。”

    尼采曾经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认识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以铜为镜”不如“以人为镜”,“以人为镜”不如“以己为镜”,你找到装扮灵魂的那面镜子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镜里朱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lo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