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一天=固定旋律+个性旋律
即精力=峰值-阻力
“峰值”是指每日拥有的精力总值, 受睡眠,饮食,运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阻力” 是精力流动或被利用时产生的阻力。想要高效生活和工作,第一步是稳住大框架, 即我所提倡的“固定旋律”。
在减少“阻力”的同时(节流), 你还可以尝试提升精力“峰值(开源)
通过睡眠,饮食,运动三种方式达成。
自立门户之后太自由, 失去公司上下班时间约束,生活会乱了阵脚。
每日精力直线下降。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不过是要未雨绸缪,为自己谱写每日 ” 固定旋律“
生活”固定旋律' 是什么
“固定旋律” 正像一首歌里反复出现的那部分, 我将它们定义为生活中相对稳定的行为系列组合,就是规律化生活。
有的原生家庭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这个环境下成长的人不必费力, 良好的固定旋律已扎根在日常生活里,自动化运作。如若父母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方面比较随意, 则很难给儿女示范这种模板。这样家庭的孩子成年后,容易出现生活上拖拖拉拉, 一日三餐不定时,上班迟到等情况, 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质量。让你当好三个角色对身体负责的BOSS生活要有规律, 不当自己身体的无良BOSS,你要对它好。一天当中,能够根据自身精力的高低峰段,
把生活的“固定旋律”安排好, 身体各方面都会比较舒适, 它也乐意为你好好服务。
2.仪式感的设计人
比如, 起床后有“晨起仪式” 上班后有“高能仪式” 午休前有“阅读仪式”
傍晚时分有“运动仪式” 夜睡前有“冥想仪式”等等。
看似相同的那些时刻,那些日子,因为“仪式感” 而充满不寻常的意义。
3.减少精力消耗的决策者
生活就是一道道选择题, 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 要选择, 就需要决策, 权衡利弊,这就会损耗精力。 时深刻地感觉到自己在做选择,有时做选择时你却没有意识到, 因为后者已经深入内心,你不必花精力去思考, 身体会自动行动,像睡觉前走去卫生间刷牙,不需要你费力思考很久才做出决定。人一天精力是有限的,生活“固定旋律”让一系列行为自动化, 降低大脑选择做某事的思考成本,而把精力留存在决策更重要要的事情上。
比如你早起床, 还在为这些时间要干些什么犯愁,时间一下就过去了,
而别人有“固定旋律” 早把一系列事情自动干完了, 生活充实得很。
如果你出门前还生怕少带了什么东西, 而别人有“固定旋律”
默念一句“伸手要钱” (身份证, 手机, 钥匙, 钱包)就让心里踏实了, 这对比多强烈?
担心脱离公司,少了外力约束,管不好生活节奏
何必按照外界的节点去做事, 为什么不给自己设计一套“固定旋律”呢?
你才是自己的主人,对自身有什么行为要求, 就怎么去设计“固定旋律”
有设计的调子是动听的歌曲, 没设计的调子是杂乱的噪声。
如何演奏每日 “固定旋律”
你的一生,是由当下的每一天构成的。
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一首曲子,一天又一天,曲子之间每天相同的部分,
也就是每天一般会做的事情, 属于每日 “固定旋律”
每天也会有不同的任务, 这就是是日计划的内容,
是为“个性旋律”
4步设计每日“固定旋律”
1.夯实三大基石
如果想提升峰值,需要夯实睡眠,饮食,运动三大基石。
所它们的时间基石固定下来,
比如, 确定睡眠时间通常从几点到几点,
饮食时间分别是每天的哪些时间段,
再加入运动的时间,
个人生活就有初步框架。
2.罗列必做之事
罗列出你每天较为确定的必做事情, 当然,这些事除去了上述的三大基石内容
只要你满足你现阶段的情况, 不要期盼一劳永逸。
以后如果有什么大变动再调整就行。
比如, 明年孩子 上幼儿园, 你会多一项“ 接送孩子 上下学”的任务。
外部要求: 指角色责任要求你做什么事, 比如,你是父母,孩子 的衣食住行需要依赖你。
生活需求,指生活上起居的事,比如,家里的卫生清洁,日常整理,个人洗漱,上下班。
自我习惯, 主要是已有的习惯, 也可以是自我期待想养成的习惯,比如辰起后的仪式,每日读书等。
例子,每日必做之事可以罗列成这样---
外部要求: 陪宝宝, 讲故事哄宝宝睡觉,给宝宝洗澡
生活需求: 洗漱,排毒,穿戴,开车上下班, 洗碗, 拖地板,整理
自我习惯 :确定日计划, 清空收集箱, 读书,写作,看微信, 运动,发布公众号,写日回顾, 学员答疑
3,划分多个时段
将你每晚休息以外的时间,按照三要素相统一的标准,划分出多个的时间段。
“三要素”分别是“情景”“工具”和“精力”
情景,包括当时的场景,地点,环境,还包含某些隐含的氛围,比如周围的人物状态对环境的影响。
工具, 能协助完成任务的设备,是电子产品, 也可以是简单的纸与笔。
精力,是不时的精神和体力状态。
比如,我的清辰5:00-7:00 ,按照三要素要来看都是相同的,
情景是家里,干扰少, 软为安静, 工具是手机或纸笔,
精力是最好的,适合用来做专注类的事务。
我的傍晚 18:00-18:30 的三要素也很相近,
情景是家里, 但小孩子经常过来找我玩, 客观影响比较多,
工具是电脑,精力是一般。
适合用来做碎片化的事情,或对专注力要求不高的事,这算一个时段。
如此一来,一天就是一块一块时间段的组合。
4.布阵必做之事
完成了上面的步骤之后,接下来需要你排兵布阵--将每天必做之事放入合适的时段。
布阵的依据是这些必做之事的性质与时段三要素(情景 , 工肯, 精力)相对吻合。
比如,一件需要专注力的每天必做事,不宜放在傍晚那种易受干扰的时段去完成。
这样之后, 你的每日“固定旋律”就形成啦。
布阵了每天必做之事后, 每日余下时间正是你的“个性旋律”时段, 用来推进日计划中的任务。
你可以认真看看,每天有多少可以作为“个性旋律”时间,哪些允许自由支配, 哪些是真正不受干扰的。比如,你期待每天都有写作的时间, 可是每日“旋律”图发现, 自己根本没有多少可以专注的时间,可以想办法制造出吻合“情景,工具,精力“要求的时段。
于比如, 你喜欢每天听听音频,通过”旋律“图发现, 听音频可与洗碗合并在一起做,这些”双管齐下“的做法也是优化”旋律“图的一种途径。
如果你想更精细地设计
如果你想更精细地设计“ 固定旋律”,在前面4步之后,还可以加上第5步:
为关键节点确定系列行动。
比如, “起床后”“开车前”“上班后”“晚上休息前”等等,
这些节点作为系列行动的启动钮,以它们为开端, 罗列你要为它们配置的“流程”
可以把单独一则笔记设为手机桌面快捷方式,方便“固定旋律”养成初期的查看与修改。
选择启动节点的初心,可以从这3点思考:问题, 期待, 乐趣
1.问题
生活中,如果因为关键节点缺失系列行动而出现失误,在反思后,
你可以考虑在某个节点上加入固化流程。
比如在停车场,远远就望见后车窗有一个很大的缺口--
原来我忘了关窗。脑补一下大雨向车窗砸来的扬景,那一刻,不怪车子进了水,
而是怀疑自己脑子进了水。只须在停车后固定这们的流程 :
熄火-检查车窗是否关紧--拔钥匙-锁车门-检查车门是否锁紧"
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2.期待
希望生活高效率,那么也可以在某些启动点上设置期待的“固定旋律”
比如,有人会希望好好利用起床后到上班前这段时间,可以设计一段流程, 美其名曰:起床仪式
起床后打开便知道该做什么,立即启动执行模式。 再规划今日待办清单,就是确定“日计划”
同时,你也可以在睡前设置“睡前仪式”诸如水膜 , 泡脚,冥想, 听轻音乐,做回顾等。
让 一天结束时有满满的成就感,而不是匆匆忙忙爬上床,第二天在闹钟声响起后开始赶时间。
3.乐趣
这是在问题,期待之外的第三个出发点,是指你想对某些启动节点进行充分利用,加入新鲜行动。
比如,在每次走进家门后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和问候,。这些也有期待的成分,
但更多是为了增添生活乐趣,所以归为乐趣类。
每周专门设置一天是“断舍离”日,专门用来大扫除, 扔掉无用之物;
将每月最后一个周六设置成下个月的计划日,等等。
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
一日生活=固定旋律+个性旋律
习惯是导入你大脑的程序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隊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动,倾向或社会风尚。
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地养成很多习惯。比如,我现在每天无意识地重复着,
*5点半早起
*起床后写作
*儿子睡醒就讲故事
*早上7点半出门
*随时收集头脑杂事
*定时记录时间开销
*午饭后为学员答疑
*看到资料不随便收集
*依照固定的路线开车上班
*不刷朋友圈超过10分钟
*遇事不抱怨,先想解决办法
人是习惯的奴隶--柏拉图
大脑认为习惯与你融为一体, 当然会自动自觉地使用它。
你的所有行动至少有95%是由习惯决定的,如果全身配置了大量优质习惯,它们就会悄悄地为你赚得好处。
而养成新习惯之所以困难, 是因为新习惯会打破原有的大脑认识,
大脑会像身体免疫系统排斥新习惯,试图不被新习惯影响。
习惯养成,你需要知道3件事
对于习惯养成,有3点需要澄清。
习惯只是手段。
有小伙伴每天早起, 然后到处晒“早起卡‘
只是早起后他又干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呢? 可能只是眼睛睁开,摸起手机在被窝看看昨晚朋友们在群里讨论了什么,
也可以打完”早起卡“ 后继续蒙头睡大觉, 他把”每天早起“”坚持打卡“这些习惯和”成长“画等号,为自己
制造出了”我也在进步“的幻觉。习惯是个人管理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早起“ 只是手段,而目的在于”早起“这个习惯带动了什么,有什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比如,”早起“后有相对专注的时间写作,思考,阅读,运动,这个就是目的了。习惯是通向幸福彼岸的桥梁 ,但你千万别住在这座桥上,要走过这座桥, 走到想去的地方。切勿盲目跟风你养成的习惯都应指向目的,为目的服务。
”黄金圈法则“ 指首先应以目的为导向, 之后关注如何去做,最后判断做法导致的结果是什么,
最里面一圈是最核心的---WHY , 然后是 WHAT ,最后 HOW,
养成习惯也是这样,先问问黄金圈中的WHY是什么,别贸然行动。不问习惯的终极目的,
看到别人养成什么习惯,自己跟风而上,就本未倒置。
有目标撑腰的习惯,不会让你陷入”选择困难症“
有若干习惯都想拥有时间却不够, 只要看看哪个习惯和你目标关联度最高就可以做选择了。
3.识别异类分子
习惯中也有异类分子--坏习惯, 坏习惯是收复利的”高利贷“可惜,大脑的本能不会辨识哪些习惯好,哪些坏。只要是你在一定时期内重复的做法,无论是好是坏,大脑都会记住它, 默认是你需要的。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原生坏习惯, 它们阻碍成长,需要调用意识去分辨,不然你被大脑控制着,一直把坏习惯运转下去,人会被自己的大脑控制, 人也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脑。
你愿意被动地接受大脑安排,被坏习惯支配,还是愿意主动构建好习惯呢?
早点养成好习惯,早点改掉坏习惯,早点受益,习惯决定命动,真就是这么回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