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8点多到家,公交+地铁+共享单车,上班6小时,路上通勤往返5小时,晚上12点睡,早上6点起。
这种生活我已持续半个月,并且还将继续一周。没办法,为了孩子,好在不用太长时间了,她马上就要开学了。
同事说我,要不然狠狠心,晚上不回去,孩子哭肯定会哭,几天就适应了。
我想说,不是我狠不下心,是爷爷奶奶没有给我肯定的答复啊。假如他们跟我说“妈妈只是加班晚回来,如果孩子不跟他们睡哭闹的话,多哄一哄,带出去买点好吃的,小孩子嘛哄一哄,瞌睡了自然就睡了”之类的话,我肯定就放心不奔波了。但,我听到的只是“如果石榴哄不下,半夜哭,那就给你打电话啊,你还得跑”,想想算了,保险起见,我还是继续奔波吧,况且老公说得对,回去还能多陪陪二宝。
这几天我适应了这种节奏,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讨厌了,因为我发现上下班路上是可以干很多事的。
早上公交车上,一定是有座位的,上车定好闹钟,头靠在椅背上,可以美美地睡上40分钟。地铁上,正好可以看看简书文章,回复一下消息,有灵感了还可以写上几段,这几天的日更文几乎都是在地铁上完成的。下班时,地铁上可以看一集最近在追的电视剧,公交上看看窗外风景,发发呆,想想事情。
这种感觉也挺好的,等于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在开车和公共交通时间差不多的情况下,我选择公共交通的原因,可以很放松。
想到之前看过一篇中篇网络小说,作者说那是她的处女作,没想到大家会喜欢,那就是自己在上海单程将近两个小时的地铁通勤中,觉得无聊,又不想只抠手机,于是产生了写作的念头,然后一点一点居然写出了一部中篇小说,还在番茄上有不错的阅读量。
这样想来,只要合理利用通勤时间,50多公里也没那么恐怖了,奔波也变得有期待。只是我需要把回家后的时间再合理规划,让自己睡得再早一点,这样早上6点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