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苏格拉底的那句话:“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年末回首,省察之余,虽未见得为人生添几分价值,但梳理之余,除了有欣慰的收获,更有反思之余的计划,为下一学期的工作,也算点亮一盏灯,指明一条路。
回顾本学期工作,依旧是繁琐的一大堆:上课、管理班级、批改作业,应对学校各种检查……然后画面一转:仍旧叽叽喳喳安静不下来的课堂,那几张个上课说话下课捣乱的熟悉的脸,自己过早进入更年期的絮叨样子——似乎年复一年,过的都是情节雷同的职业生活。
我一直向往的诗意的语文教学,在哪里?
好在我不完全是悲观主义者,作为新教育的一粒种子,每次在全国新教育QQ种子群里面的学习,在郭良锁老师带领的六年级种子群中的交流和分享,这些精神食粮强健了我的教育信仰,也充实了我尝试折腾的想法,那些种子们的教学激情,教育情怀,创新的做法,是我不甘平庸的动力,所以,回顾完毕,心里最感谢的就是我加入的这个团队——大至新教育种子团队,小至我们六年级种子团队,因为跟着大家一起走,我才不掉队;因为跟着大家一起走,我才没有陷入抱怨和甘于平庸的怪圈;因为跟着大家一起走,我才在年末自己省察之余,找到让自己问心无愧的地方,让我觉得自己没有辱没“种子教师”的称号。
因为行走,我遇见了更美的风景
人生不能停滞,行走才是最美的姿态。
回顾这一年,我特别珍惜领导们给我提供的外出学习机会。
参加本市举行的教材培训,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高远的认识,除了纠结于分数的提高,我从专家那里汲取了另一种力量:目标放高远,培养的应该是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语文分数,培养的是活泼泼有情感的人而不是得高分的机器。这样的理念,对整日焦头烂额埋头于听写默写修改病句反复做阅读理解这些让师生都感无趣的语文教学的我而言,不外乎是一束阳光,来自更高处的温暖和力量。斗胆说一句:我看到了语文界的希望,我重拾了语文教学的乐趣。
2017年7月,我参加了新教育在南京的年会,再次被新教育下那些课程、探索和那些充满激情而又幸福的脸庞打动!内心被打了鸡血,而且是长久支持我奋力前行摆脱平庸的鸡血,让我每次在设计课程和搞新奇活动这些别人眼里的“瞎折腾”中,享受别人无法理解的幸福。
2017年11月,我参加了在连云港举办的新教育举办的“新生命”教育,第一次被新生命的理念震撼!那些听到或者看到的灰色的教育现象,让我在敢于直视的同时,坚定了我的教育理想:培养人才,先从培养健康的阳光的生命开始。
所以,我的语文课堂有了生命力:
春天,我们围绕美丽的校园赏迎春花,观察新绽的冬青的芽,惊艳于大朵绽放的玉兰,一群叽叽喳喳的少年,带着一双双惊奇的眼睛,去捕捉和感受到春的生命力。这是我们的语文课堂。
夏天的第一场雨,我停下讲课,和他们安静地站在门外的楼廊,听雨。
秋天,我们去县城那条小街赏
银杏叶,仰头看见一树金灿灿的树叶,除了赏析落叶的美,赞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更沉思生命的哲学。这也是我们的语文课。
冬天,我停下手中的粉笔,在第一片雪花纷飞落下的时刻,领着他们去操场玩雪。
我的这些做法,和语文学科有什么关系吗?有。它让这些活生生生的生命最自然的在生长,让他们春天爱花秋天爱叶冬天赏雪花,让他们爱自然爱生活。我喜欢那些不故作老成的少年的脸,喜欢他们笑得灿烂。
除了在地理上的行走,我还热衷于书本里的行走。
读了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我尝试让小组合作在各个方面发挥神奇的作用,除了课堂上活跃起来,我看到不同的生命以不同的姿态在成长。
读了常丽华老师《24节气诵读古诗词》,对我的晨诵教学起了一个醍醐灌顶的作用,让我从浅显的晨诵教学中走出瓶颈,看多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天空。
读了梅洪建老师的《家校合作——没有痛过你不会懂》,我懂得怎样和家长沟通,充分利用了家长对教育的辅助租用,很成功的开展了比如亲子共读、玩出游春等家长参与甚至组织的活动,给教育更为和谐。
读了《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懂得了怎样高效的工作,更懂得了怎样在工作中提升自己,保留自己的个性,不随波逐流,坚守内心的底线。
读了《管建刚和他的作文教学》,对正在摸索作文教学的我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在保留自己作文教学的点滴摸索的基础上,借鉴了管老师的很多做法,我的作文指导课也渐渐成熟,有了序列化和自己的特色,深受学生喜爱,这让我颇为自得。
还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我的阅读观》,李镇西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童喜喜的《喜阅读出好孩子》《这一群有种的教师》《新教育的一年级》,王晓春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汪秀美的《怎眼能够让阅读教学更有效》,以及《教室里面的正面管教》《教出乐观的孩子》《56号教室的奇迹》《我的教学勇气》《面向个体的教育》等近20本书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当然,我其实最爱好的还是文学,所以,文学书籍也读了不少:我喜欢的作家严歌苓的作品我几乎读了一大半:《陆犯焉识》《一个女人的伟大史诗》《床畔》《芳华》《寄居者》《第九个寡妇》等等,以至于我刚读署名严歌苓的《毕业者》,立马就觉得这时“盗版”!根本就不是她的风格。百度一查,沾沾自喜:我的直觉就是对作者最大的尊重!还读了余华的《第七天》《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王小波的《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黄金时代》……当当畅销榜上前十名文学作品几乎都买下,当然,至今为止还有几本未拆封,我得努力!
另外,忍不住炫耀,我终于买了念念不忘的电子阅读器,里面下载了各种书!外出游玩或者学习再也不用背沉甸甸的书啦!一机在手,看遍所有!这是2018年我送给自己的最满意的新年礼物!
行走,是生命最美的姿态。行走让我遇上最美的风景,让我努力去摆脱平庸,成为先让自己喜欢的自己。
你诵读的声音,真好听
有次偶然听到一位同行提到一个软件:为你诵读。我下载以后,尝试着诵读,发现这个软件真神奇!背景音乐的衬托,软件的修饰,让我的声音一下子有了魅力,我的诵读竟然也像模像样!——以前诵读可是我的软肋。
于是,我兴冲冲诵读了几首散文,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这个软件。
有一次语文课,我听到班里一个男生磕磕绊绊的读一篇马上就要学完的课文,我忽然意识到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欠缺!平时一节课上,只有几个爱读的孩子乐于展示,参与朗读的孩子数量少,我给他们诵读的时间也少,而且形式单一,对诵读有兴趣的孩子更少。
于是我想到这个软件。
那一天正好学完《一夜的工作》,我用手机把自己诵读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在班里播放给他们听。因为对周总理的爱戴,因为配乐的渲染,我把自己的感动用诵读的形式表现的淋漓极致。他们听得专注、感动。趁热打铁,我把这款软件推荐给他们,并且在班里成立了一个“我爱诵读”的QQ群,学生自愿参加,每晚上传群里一首自己的诵读作品,内容不限。
孩子们最初热情高涨,后来我见他们新鲜劲过去了,就把诵读的内容做了改进:比如可以是当天学过的语文课中的一段,也可以是晨诵的诗歌,还可以是自己得意的习作,还可以和家长合作诵读……
这个群里的诵读,从未间断,不管假期还是周末,总有孩子坚持打卡。我让人专门负责统计,给那些一直坚持者发了奖状:最美朗读者。
令我感动的是班里的马长昊和孙怡同,这俩孩子语文成绩倒数,课上一直是路人甲,甚至交作业也得看他们心情,可是,阅读却一直坚持下来!除了与我在班里经常有意识的表扬他们有关,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真的爱上了诵读,他们在诵读中,收获到同学们的点赞,老师的送花,家长们的表扬等等,总之,我相信,诵读成了他们的兴趣。
孩子们,我爱你们的声音,再动听的配乐在你们虽稚气但深情的诵读中,都黯然失色,爱上发自你内心的声音吧,那是你对生活、对文字一种独特的爱。
让阅读带我们飞翔
因为我爱阅读的缘故吧,班里有一半多学生爱上读书,每节课书桌上都摆着三四本比较有阅读价值的好书:金秀爱上了白落梅,晓源爱上了丁立梅,昭涵和我一样喜欢严歌苓,宇航的书桌上摆着梁衡的《把栏杆拍遍》,鑫宇喜欢的都是高大上的外国小说:《知更鸟》《萤火虫小巷》《岛上书店》等畅销书籍。就连最捣蛋的汉松,桌子上都常年摆着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有一次上课,我悄悄拍下了几张“最美书桌”:狭窄的桌子上,有三本以上课外书放在桌子一角的有近十一二个同学。拍完,我在班里公布了这些“最美书桌”,对他们热爱读书、无时无刻不读书的精神点赞。
从那以后,班里爱看书的人越来越多,班里的书籍越来越多。于是我就建议他们摆在书橱上,既节省了桌子上的空间,又方便他们私人之间的借阅和交流。
如果我大言不惭的揽功劳的话,这种现象与我平时爱读书、倡导读书的一言一行有关。我本人爱看书,每当看到好的书籍,或者是好的文章,我就在班里分享,比如我喜欢海子的诗,我就把他的诗歌读给孩子们听,我喜欢三毛,就给大家介绍她的经历。我喜欢徐志摩林徽因的语言华丽柔美,我喜欢杨绛语言的朴实,喜欢梁衡深入的思考,喜欢林清玄的“一叶一世界,一花一菩提”……每当我兴趣盎然给他们推荐书的时候,他们闪闪发光的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所以,不过几天,我推荐的这些优秀书籍都会成为他们的“座上宾”。
当然,他们在自由阅读的同时,需要交流和提升。于是我们班的读书交流课格外随性:
可以课前推荐:“我爱读的书”。
可以师生同读专题交流:“宋老师说三国”。
可以申请自己的读书专栏讲座:“你听,我说”。
可以阅读指导:如何深入阅读一本书。
我一直坚信“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我也坚定了我的读书之旅:我的读书任务艰巨,不仅是为了自我的兴趣,还像启明星一样,担负着指引的重任。
让写作带我们飞得更高
如果说读书是一种精神食粮的输入,那么写作就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必然输出。
我喜欢不带功利性的写作,我不愿意我的学生因为要提高作文分数,因为要学一些写作技巧而写作,写作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甚至应该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必须:我爱写作,这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我们班的“我爱写作群”就在我的发动下成立了:第一要素是喜欢写作,第二要素是自愿参加,第三要素是让写作成为生活的必需——每周至少有五百字数量的写作,内容题材都不限,只要求是记录生活,真情实感。
原计划限定报名人数:只要15个,一则因为人太多我不好管理,二则觉得真心喜欢习作的也就差不多这些人数。出乎意料的是报名的有20个。
“其身正,不令则从”,我每周都会在这个20个人组成的qq群里上传我的随笔,每周至少三篇,总计字数不少于两千。
从开始的我检查监督,到现在我完全放手,从成立之初到现在,近半年的时间,非但无一人完不成任务,而且有三个同学又申请加入。队伍壮大了,写作的形式也高大上了:因为我用的是简书,所以我们班有七八个同学也用简书写作,看到他们的文字配着应景的图片,在简书上竟然是美丽的风景。他们看我的随笔,点赞点评,我看他们的文章,友情回馈点赞点评,其乐融融,吸引了更多的同学用简书写作。
为了给他们提供写作素材,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习惯,我还利用双休日领着他们去县城影剧院影剧院的那条街欣赏金黄的银杏叶。林峰的家长还配合我,陪我带队,孩子们叽叽喳喳,指着银杏叶诗意描述,外人看来是不是很犯神经?可我笑眯眯,觉得这幅图景真美丽!
我们还去了人工湖,站在湖边,看暮色四合,光线渐渐变暗,秋天的人工湖就这么恬淡、与世无争的在那里,泛着粼粼波光,随着光线慢慢黯淡。
我不知那些安静的孩子是否像我一样,心境平和,什么都不想,只觉得站着,看着,大脑放空,就挺好。
读书和写作对语文的重要性我不想说,或者说我心里拒绝那样功利化的给自己穿靴戴帽,我只是觉得,捧一本书静静阅读,有机会让心灵如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去接触广阔的世界,看的是别人的故事,滋养的是自己的心灵。我愿意让他们爱上一支钢笔,爱上钢笔在精美本子上的轨迹,记录生活,热爱生活,让写作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如我现在感觉一样,记录琐碎,记录平凡,记录庸常生活中那些小确幸,记录美好,遵循着美好心灵的指引,去美好的生活。
看我和我弟子们的简书!
今年我竟然写了101篇完整的随笔!
当然,付出也有回报!晒晒我部分的稿费单:注意,是部分的哦。
合上岁月这本书,反省这逝去的光阴,里面有故事,当然,还伴随着焦躁、不满、恨铁不成钢、絮叨、河东狮吼,还有很多我未完成的心愿和计划:比如我想领着他们搞一次大型的诵读展示会,无论是室内的还是室外的。我想搞一次正规的亲子阅读交流会,我还想把他们的作品打印成书,我还不知道如何唤醒那些麻木到不爱阅读不爱写作甚至对生活都无动于衷的孩子们,我还没有更好的沟通方法让那几个抵触我“搞花样”的家长理解我、接纳我、配合我……
没有缺憾哪有生活?唯有缺憾,才是真实的生活。我知道这就是我的真实的职业生涯,有我的努力,有那些看得到的小确幸,还有一些看不到的小失落。
那天晚上,忽然闻到一阵奇异的花香:浓烈但不刺鼻,如此熟悉的味道,不用看我就知道:阳台上那棵孱弱的茉莉开花了。
它总是给我出乎意料的惊喜,我一度以为它要死了——用这种形式来报复我对它的忽视。
可是,它总是用它的开花来默默证实它的存在,或者,它不屑于证明什么,这就是它存在的一种方式。
我走到阳台,无限敬意的瞻仰那一朵傲然绽放的小百花:只是一朵茉莉开,可是香味满天涯。
仔细看,有好几个花骨朵呢,含苞待放,散发着幽幽香气。
花香无需多。一朵茉莉满室香,不是也引得很多要竞相开放?
无问西东,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不问西东。做好自己吧。
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爱领着一群小鸟,在校园这方净土,心怀理想,自由飞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