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要做你相信的正确的事,说你相信的正确的话。因为前者是为了迎合别人,后者才是忠于自己。
1.
鲁豫,姓陈。70年出生于上海,在北京长大。
从小就被认为是“英语天生派”的鲁豫,
小时候,生活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很自然地就成了“双语儿童”。
在北京讲普通话,在上海讲上海话。
鲁豫的父母也学外语,
爸爸学的是斯瓦西里语,妈妈学了孟加拉语。
爸爸觉得女儿可以子承父业,
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问鲁豫,“想不想学英语,我来教你”
小鲁豫转着眼球撇着嘴说,
“你中学学的是俄语,学的是斯瓦西里语,你说的英语有口音。
我,要么不学,要学就学最标准的英语。”
从那天开始,还没有完全认清26个英文字母的情况下,开始了她的英语之旅。
在一次采访中鲁豫说自己突然有一天就对英语开了窍,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每一种成功的背后都会有迹可循。
在鲁豫的自传中,曾说,
每个暑假回到上海,
姑姑都会带她去人民公园英语角,
英语角是露天的,
英语角每次都聚集一、二百人,大家来自各行各业。
在英语角,惟一的衡量标准就是英语,
谁的口语最好,谁就引人注目,
而且可以占据小树下树阴浓密的地方,其余的人会自发地围成一个圆圈。
13岁的鲁豫一出现,在英语角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就这样,谁都想跟她说几句,
她就大方的,不厌其烦的跟每个人做一遍自我介绍。
事实上,她也就只会那么几句,
但成人们大都比较害羞,不敢说,
就这样,几十个单词、三五个句型,反复介绍自己,
竟让小鲁豫成了英语角的小权威。
自此以后,鲁豫就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深信不疑。
2.
虽说机会总是眷恋有准备的人,但出其不意的机会偶尔也会眷恋没准备好但很勇敢的人。
鲁豫走进电视的世界是在大学,
4月份的一个周六,
他被院长叫去参加电视系演播室试镜,
听说中央台导演要来挑主持人。
鲁豫跃跃欲试,
但跟一群专业播音系的美女俊男,
外语系的她显得有点不自在。
试镜开始了。
播音系的一个个上场了。
她们声音圆润、吐字清晰,
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修长的身材和飘逸的长发。
和她们相比,
鲁豫显得太另类了。
但她的逻辑是,
另类=和别人不一样=容易被记住。
所有的同学都考完了。
从导演礼貌的表情就可以看出,没有惊喜。
该鲁豫出场了,
她拿着麦克风对导演说:“我就采访你。”
“行!”
导演老实地点点头,
但眼神里却有一丝不易觉察的不耐烦。
毕竟,他已经站了两个多小时。
对那个导演鲁豫并不了解,
只知道他是中央台文艺部最有潜质的年轻导演之一,广院毕业,仅此而已。
但她隐约记得中央台文艺部还有两个大胡子导演:
赵安、张子扬,
也颇有名气。
于是,他上来就问
“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留大胡子?你、赵安、张子扬。”
导演愣了一下,
我紧接着提出了问题的关键:
“你们3个人是中央台最年轻有为的导演,你们之间的竞争厉害吗?”
后来,这位导演多次提到她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逼得他没处躲没处藏。
也正因为此次初露锋芒,
鲁豫与电视结下了缘分。
我们不一定在每次机会来临的时候都已经全副武装,但勇敢一搏或许就会看见希望。
3.
1996年,
鲁豫从央视离职,加入凤凰卫视。
一开始,鲁豫主持的一档节目叫《音乐无限》
有一天,老板推荐鲁豫做一档清晨的新闻类直播节目《凤凰早班车》。
但她很犹豫,
第1, 清晨新闻时段不算好。
第2, 直播,每天四点就要起床,
要读十几分早报之后,挑出可能观众会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直播,
精神要高度紧张。
虽说犹豫不决,但一种前所未有的起跑前的兴奋却油然而生。
挣扎了一晚,
第二天,
她跟老板说“行,我做。”
从此以后,
凌晨4:30。
香港还是一片漆黑,
去往公司的那条路上
只能听见鲁豫皮鞋踩出的咔咔声
用鲁豫自己的话说:“还有一股从不远处维多利亚港湾飘过来的淡淡的海腥味”
虽然豪言壮语已说出去,
但第一次清晨走进公司,
看到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的工作人员,
她有点紧张了。
第一次演练,以对着镜头张口结舌而告终。
第二次演练前,她一再告诫自己:报纸别看得太入迷,忘了自己该干什么。
7:15,走进演播厅,
鲁豫嘴里就一直念念有词的说着新闻,很怕忘掉,
7:30,直播正式开始,
鲁豫进入了直播状态,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若无睹,
半小时过去了,
《凤凰早班车》,
成了。
走出舒适区,才能跨入无框人生。
4.
在凤凰卫视期间,
鲁豫在内地做了另一档节目---《鲁豫有约》
不到五个月,
就在观众和传媒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很多媒体把鲁豫称为中国“奥普拉”,
每一期节目都会在网上得到大量转载,
大家也会在网上对感兴趣的嘉宾进行评论。
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观众的要求太复杂,
既对被采访者的人生诸多好奇,
有时又对鲁豫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无法接受,
觉得她咄咄逼人。
有人觉得她根本不懂采访,
还有人觉得她坐姿不够尊重人,
甚至有人进行人生攻击,
“头大像外星人”,
“太瘦了,是不是得了厌食症”...
舆论总是这样:
好的时候捧你上天,不好的时候踩你入泥。
也想过放弃,
但鲁豫并没有被击倒。
今年已经47岁的鲁豫,
在最近的新节目《大咖一日行》里,
和王健林在万达食堂的时候,
对着镜头说,幽默的回应:
“看,我是吃饭的。”
《我是演说家》里,
我们看到鲁豫换了发型,
人显得更年轻,
状态更饱满。
还多了一个新外号--“鲁小胖”
我们每个人都有上帝赋予我们的不同的天赋和能力,
像鲁豫知道自己的语言天赋的时候,
就紧紧的抓住这个机会,
让自己的天赋成为傍身的机能。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机会,
像鲁豫在大学期间试镜一样,
即使自己不如人装备精良,
但我们仍旧可以一搏。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转型,
像鲁豫从音乐节目变成早间新闻,
我们要学会拥抱变化。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流言蜚语,无人理解。
像鲁豫一样,不畏留言,做好自己,承受多大的诋毁,也经得住多大的赞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