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一月第三个星期日是国际哲学日。据说这一天是苏格拉底的生日,西方有幅名画雅典学院,画面上的人物都是古代历史上的大哲,苏格拉底并没有在画面的中心,中心位置是他的学生和学生的学生,在哲学上的地位虽然他没有他的弟子成就高,而且他一生述而不作,他的思想都是弟子记述下来的,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无知,他去和各行各业的人去辩论,现在的人可能无法想象那个时代,古希腊时代,希腊公民祟尚哲学式生活方式,如同现在的大学哲学课堂,师生同学间在一起辩论思考,古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中间也有清谈派,读书人在一起对于一些事情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论辩出思想的结果,只是没有古希腊时期那样的普世性。
苏格拉底和别人辩论过程中,总是以自己无知的方式出发,然后提出一个角度,和他辨论的人往往被他引导,思考的方向顺着他的思维方向滑去,苏格拉底可以和各行各业的人进入这种辩论,他的能耐就是这样的辩论结果对方总是心服口服。
苏格拉底当年可是天下名士,而且自己认为自己无知,从无知出发用思想的方式他开创了一个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能力,这个思想能力是由他奠基的,由他的弟子建构的,当然在他之前也有哲学家,之前只是思想的火花,他用自己之力将这些思想的火花转化化成一场思想的燎原之势,他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如同一个预言时代,从他开始,人类开始并学会了思考,人类进入到了一个人的时代,人的理性成为世界的尺度,他留下人类的财富是未经审视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后世的哲学就以此为基础在回答生命的意义问题。
以苏格拉底的生日当作哲学日也是对他的一种纪念和尊重,他的这些思考在同时期古代中国,孔子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表达出来的境界是一样的,中国人是一种现世哲学,虽然孔儒得以传承,但是孔儒的精神却高束,代之以外儒内法之相服务于现世,追问道的声音越来越弱,孔子进文庙,孔子的思想也圣人化了,以后的孟儒,汉儒,宋儒,明儒等等,思想的台阶越来越低,中国是个逐级而下的思想台阶,本可以以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作为理想的平台,却反向而行,道成了天资,道无法入世,这里没有自贬之意,只是想找一个角度。
西方历史上对于苏格拉底的意义一直在逐渐封神,苏格拉底之死可比耶蘇之死,后来的西方历史也没有像中国历史将连孔圣人都打倒过几次,对于历史的反思和批判不是否定,苏格拉底对于西方是种思考方式的化成,孔子对于中国是个高束楼阁的圣位,每当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思考和批判现世问题,而是将圣人从圣位上拉下,看源头有无腐烂,这种脚疼看头的治病方式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
哲学日并不是个什么重大节日,如今在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文化的主导,才有了这么一个纪念日,每个民族都有偉人,价值观念在其中的作用很大,现世哲学的中国历史,更多的是王候将相这条主轴,思想领域也是从属于这条主轴,孔子入世不利,如丧家之犬,出世入师创儒家,后世儒门也没有将儒家思想打造成足以抗衡王权的精神王国,而是从属服务于王权,中国历史文化中思想的论辩远不及治世的论辩,道成了理想,远古的灯塔,朦胧状很美但是不现实,朝闻道夕死可矣成了很古典很浪漫的收藏品了,坐而论道成了古风古韵的记忆。历史是人的历史,人在历史中一代代传承和循环,就那些事历史里都在重复,如日升日落一样,历史的意义在于追忆和寻找,找点现实意义,这句话又进入中国思维了,没办法古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