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互联网时代,让人与人的链接变得触手可及,但是很多人坐一桌吃饭却是各自刷手机零交流。很多人已经习以为常,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明明已经见面了,却无话可说?
汪涵曾经因为一件事情被热议,就是他在节目中很自然的谈论自己微信好友不过百。钱枫更是吐槽和汪涵算是搭档了十年老友,竟然也下得去手删除。更劲爆的是汪涵补了句类似陈坤和范冰冰他们我也没留的话。
朋友圈顾名思义就是朋友的圈子,而留下来的就是真朋友。但是,现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短信被微信代替,认识不认识的见面了都要说一句,来来来,加个微信先。以至于很少有人去思考朋友圈的真正意义。
而真正大多的时候,锦上添花的人很多,雪中送炭的人很少。朋友圈里的朋友能在大难临头帮助自己的人屈指可数。
02
早几天我在微信分享了一组很佛系的照片,不一会有人评论说:你好呀,文艺女青年。
我还在想这个评论是否需要搭理他,毕竟半生不熟,加上网上曾经关于文艺女青年那些歧义的说法。后来索性不回,直接给屏蔽了他的好友朋友圈可见。
现在已经不记得什么加了这么一个人。在翻看下自己的微信好友,真的是什么人都有。微信朋友多了朋友就真的多了么?
有一个同事,积极的参加各种活动。不断的添加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有一些社会地位的所谓中产及以上的人。只要他们一发朋友圈他一定第一时间点赞和评论夸赞。还不忘跟我们炫耀,自己有多少人脉。
直到后来一次,他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状况,发现这些朋友没有一个人靠得住,此时他才明白微信好友,那些点赞之交未必是真正的好友。
很多人的朋友圈大都是鱼龙混杂的。鸡汤派恨不得告诉你每天都需要多么用力活才不算白活。自拍派各种凹造型加上2个小时的精修图。旅游派全国乃至世界打卡深怕你不知道他去了,哪些地方甚至是否真的去了也是成谜。还有一些微商派,一天几次刷屏简直比吃饭还准时。
你想看真正的朋友的圈子,他们反而被这些鱼龙混杂的消息淹没在信息流里。入目反而都是一些混乱且浪费时间的信息。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人的精力是很容易被分散的。大量添加一些不相关的微信好友,以至于他们很少思考到底哪些好友才是他真正想要的,以及怎么去区分自己不想要的。
03
苏苏最近另用外一个小号加了我,她是我原来的同事,原来联系的号一直也在用,带着好奇心点开他的朋友圈,一看全部都是代购的内容。
我果断的选择了屏蔽他的朋友圈。
曾经有人在年底发过这么一条说说:“快到年底了,那些经常在我朋友圈发广告的亲们,是时候交广告费了”。
不会筛选微信好友最后就是导致自己的朋友圈变成广告的重灾区。所以,最后很多人选择了半年微信好友可见,最后就是三天可见,最后连朋友圈也不更新了。
微信好友要么是同事,要么是客户,要么是一些半生半熟的人。年龄越来越大,能让自己想要分享的内容越来越少,在加上很多顾忌,索性不发了。
原来年龄越大,值得分享的内容越少。年龄越大,顾忌的越多。
04
我最近开始恢复了朋友圈的日更。很多朋友问我,说我又活过来了。
很简单,因为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都不值得被辜负。下大雨衣服没有被淋湿,值得被庆祝。碰到一家好美味的餐厅,味蕾被伺候的服服帖帖,,值得打个卡。新认识一个很友好的朋友,学到很多新知值得被纪念。。。。。。你看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很多的美好。
而我解锁的方式是分组可见,只有真正的朋友或者值得交往的朋友才可见。他们可以分享我的喜怒哀乐。在我发出一条失落的说说会有人打来电话陪我煲电话粥。在我庆祝生日的时候,会有人发来生日祝福。在我分享南方的艳阳高照的时候,会有人弹视频告诉我他们那里大雪纷飞。
你看,我的朋友一下子全部都出来了,他们能感知我的幸福,也能陪我失眠。我们依旧是无话不说的朋友。
而不是好久不见,想去看看她,只有一条三天可见的提醒和一片空白。
朋友圈本爱就是为了朋友而设,我只不过把它恢复到原本的模样而已。希望你也能勇敢的在自己的朋友圈去哭,去闹、去笑,因为还有朋友在关心你,还有值得你关心的人也在守望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