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裹在筷子上的美食记忆---焦屑

裹在筷子上的美食记忆---焦屑

作者: 金点大伟 | 来源:发表于2023-09-25 15:01 被阅读0次

        最近短视频上刷到泰州人吃焦屑的视频,不由把我带回童年,那裹在筷子上的美食记忆也清晰了起来。

      说是美食,其实只是幼时条件匮乏什么都觉得好吃,如今人们顶多尝尝忆苦思甜罢了。但在当时焦屑的确是一种方便食品,家人不方便的情况下,肚子饿了,却又不到吃饭的时间,或有急事不能在家里等,就冲一碗焦屑或是搅拌成泥胡乱地吃下,算是“垫垫饥”。

      焦屑是元麦粉炒制而得。平常元麦粉烧粥最多,以前我专门写过故乡靖江用元麦粉烧的粯子粥。只因为这粥养活了一代代人。彼时日子艰辛,现在常见的白米饭在那时几乎很难见到,要有亲眷来了才可以吃得上。靖江人种三麦,大麦壳硬,口感不好,常用来喂猪,也偶尔用来熬熬粥;小麦要囤积起来交公粮,少量剩余留着过年蒸面糕或是涨烧饼;最多的是元麦磨粉熬粥,夹着自家腌的咸菜,一顿要喝三四海碗,出去转一圈,撒泡尿,肚子里就空了。这元麦粉烧的粯子粥养了一世的人,没有人喊它一声好,只因吃不饱。

     

  阴历六月收麦插秧时称“大忙”。体力劳动光喝粥不顶事,又没有什么可以充饥,于是乡里人争相炒焦屑。麦收期间的个把月,村庄的空气中都漂浮着炒焦屑特有的麦香味,“六月六,吃块焦屑长块肉”。黄灿灿的元麦放入铁锅里,用微火炒,待略焦黄,炒出香味,铲出,用石磨磨成粉,就成了焦屑。记得苏北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其《炒米和焦屑》一文中说:“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看来虽距离不远,但他所吃的焦屑与家乡的不是一回事。

        炒焦屑对大人孩子而言可算是一桩大事了。六月六这一天,孩子们也醒得格外早。母亲一早起来,用平常舍不得的豆秸烧火,灶前的铁锅热了,把十多斤元麦倒在锅里,母亲在灶台上挥动那把大舅做的长柄铁铲子,不停地翻动锅里的麦子,早已挥汗如雨;蹲在灶门口生火添草的哥哥,也是脸热得通红,刚比灶台高的我扒着灶台,听着锅中元麦炸开花的噼里啪啦声,口水都流了出来。母亲把炒熟的麦子晾在竹匾里面散去热气,我偷偷抓一把炒熟的元麦跑到灶后,分给哥哥,再一口捂到嘴里,真香啊!

        元麦炒熟散热之后,就是去村西作坊磨焦屑了。焦屑磨好后散去热气,再装进带釉的坛子里,盖好盖子,用一块塑料布封好口,防止吸入潮气和走失香味。

        待吃时用勺子挑些出来,放到碗里,放两粒糖精,用竹篾壳子的热水瓶倒入开水,调成松散状,再用筷子沿碗边将调好的焦屑压成条状。裹在筷子上吃最是方便。新炒的焦屑进口除了有香甜的焦麦香味外,还有新麦的浓浓清香味。干焦屑耐饿,早上吃一碗下田,能撑到中午。我吃干焦屑容易呛到,所有喜欢调成糊状,吃起来省事,不过没有裹在筷子上的耐时间。

      小时缺吃食,家里来了个亲眷,母亲总会调一碗焦屑招待客人。记得小学老师家访正是吃焦屑的辰光,老师吃得很考究,尝一筷焦屑会说上一番,麦子炒得合适,粉磨得粗细适宜,密封得好没有吸潮走味等等,所以说那时焦屑也算是好东西了。要不每次焦屑磨出来后,大人吃了第一顿就再也舍不得吃了,留给孩子吃,靖江人称小孩为“惯宝”,什么好吃的都要留给“惯宝”吃,宁可自己饿得前心贴后背下地干活。所有长大了不孝顺的惯宝们要多尝尝这焦屑啊。

      好多年没有吃焦屑了,如今的人们或许已经淡忘了它。时光匆匆,离开家乡已经几十年了,可这焦屑依然带着浓浓的新麦清香裹在筷子上,藏在我记忆中。

相关文章

  • 焦屑

    炒米和焦屑,这简直是我童年的记忆啊。只不过汪曾祺所说的焦屑的制法和我所知的不太一样。汪是扬州高邮人,我是泰州姜堰人...

  • 炒米和焦屑

    原著: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

  • 普京、奥巴马用的筷子!G20峰会指定品牌!端庄大气,国宴家宴都适

    筷子,是中国美食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 行走在舌尖上的中国 面对一道道精致的美食 人们的餐桌上离不开筷子 一双看似简...

  • 记忆中的炒米茶

    人对于味道的记忆可能是最短暂却也是最难忘的。前两天读到汪曾祺写道的关于炒米和焦屑的文章,让我心有戚戚焉。文章中写道...

  • 饥饿后的美味

    一天的劳作后,来顿美食犒劳自己。 那香中带甜的肉酱,用筷子夹过之后,筷子上不仅沾上肉沫,还有丝丝肉的香味。拌面,面...

  • 人间至味是工商成都篇

    糖醋里脊 色泽红亮,酸甜可口,最吸引人的就是它外焦脆、里软嫩的口感,浓厚蜜意的酸甜汁包裹在外衣上、酥脆焦香。 豇豆...

  • 焦岱记忆

    焦岱记忆 上 从蓝田县县城车站乘坐发往汤峪的班车...

  • 《记忆失焦》

    把你写进千万遍的字里行间 依旧写不清楚你的脸 再过一两年,是不是只能用想象来替代想念

  • 汪曾祺:故乡的事物(炒米和焦屑)

    今天开始读汪曾祺文集《生活,是很好玩的》,随手翻翻目录,没有看到舒老师推荐的黄油烙饼等文章,可能是因为这篇文章太凄...

  • 【504】接龙客栈 之七 释心酥

    简书接龙客栈专题 目录 ||上一章 桃香屑 第七章 文\笺公子 记忆如同落地的水杯,摔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裹在筷子上的美食记忆---焦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qc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