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个人都是一座历史博物馆

每个人都是一座历史博物馆

作者: 萨里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13:55 被阅读0次

    第一代移民从家乡出走,来到都市,接纳他们的首先是城市的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一处地处偏僻的工厂,类似这样的场合,能让他们有一处容身之地。如同当年第一代华人走入美国,靠着勤奋、努力、进取、超乎寻常拼搏的精神,多年后拥有不亚于当地人的物质水平,可在文化融合上,始终有隔阂,这就是为什么华人很难融合美国主流阶层的原因,就像《绿皮书》里的主角唐.谢利,他可以当面在富人阶层表演他精湛的演奏水平,但想让众人打开心扉接受他,很难,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不同地区的文化,本身就是一段小型历史,约定俗成的习性更是难以打破,只能借时间的力量来平衡取舍这些因文化隔阂、冲突所带来的矛盾。当然,这些是宏观因素。但对于移民身份来说,一路靠读书走出来,骨子里的家乡文化信仰并不浓厚,同时,又处在宏观因素的范畴之中,会加剧他们在都市的飘零感,也就是说,融入感不强带来的孤独。

    尽管有相同处境的朋友或亲戚能够经常联系、沟通,但也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因为在客观上,移民已经脱离了家乡熟悉的环境,同样,对于家乡来说,经年累月的离去,已经不再对它熟悉,这就是当下社会,新移民身份面临的局面。

    相信到二代移民、甚至三代移民时情况会好转。

    但能否认清自己所处局势变化的位置,会直接体现在思维方式上,是否更加清晰、理性乐观?或者说,这类群体的文化多元性,势必要从认识自身开始,有针对性的建立,而不是说,我就要遵循本地文化的习俗,并不是否定,而是因为文化隔阂本身会产生缝隙,这显而易见。

    与其扭扭捏捏、左右逢源,在夹缝中生存,倒不如新生出一股精神力量,这不是故乡风土人情的迁移,也不是本土文化的延续,而且因为有比家乡更好的选择所带来的一些类似隐性成本之类的东西,毕竟,当下的物质社会,我们需要一些文化信仰,让孤独者的心灵坦途走的更加轻盈,而不是愈加更沉重。

    多年以前,当我决定要在杭州这座城市生活时,并没有思考的如此深远,年轻,拥有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叔叔作为家族中最有资历、具有代表性的长辈对我父亲说,选择是没错,就是难免会孤独一些。今天,当中央号召的城市化进程,从前遗留在家乡的中坚力量纷纷从乡镇脱离,在县城安家置业,叔叔尽管是退休干部,但依旧发挥余热,去县城工作,周末回乡镇探望亲戚与老人,我想隔空问问他,四季轮回穿梭在乡镇通往县城的公路上,是否也曾感受到孤独?

    在这场时势面前,我们所面临的景象不是单一性,而是普遍性,至于孤独,谁敢说是自己从没有过的感受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人都是一座历史博物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qx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