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萧
图片来源于萧萧今天看书的时候,了解到了两个新的名词「知沟」和「数字鸿沟」,让我有了些许思考和感慨。
「知沟」的全称是知识鸿沟。它的意思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在一般情况下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更快地获得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越多,那么这两个群体之间的知识鸿沟就会不断扩大。
相比于这个定义,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其实更值得深思。其中让我比较触动的两个原因是: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大众媒介的性质。
传播技能上的差异,通俗意义上就是个人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有时候会发现自己似乎看不懂一些名著和小说,又或者完全看不下去专业的理论书籍,可是想一想世界上的能者都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收集国外的前沿文章,而自己却还在故步自封地、费力地啃国内的专业书。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知识鸿沟,客观真实对存在,并且似乎没有什么好办法避免。
大众媒介的性质主要是指深度报道一般都是以印刷媒体为主,而阅读这些的人往往是高学历者。
在现在看来,多数人都把时间花在电视上,因为接受容易,而更少地去阅读一些深度文章,因为没有耐心和时间。可是往往是这些深度的报道才更加直击人心。
「数字鸿沟」则是相对于20世纪提出的「知沟」要年轻一些的、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一种理论。但是它的实质和「知沟」区别不大。
「数字鸿沟」是指如今的技术发展带来的大量信息传播并没有缩小社会成员的知识差异,反而使其越来越大。如果说造成「知沟」越来越大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那么对于「数字鸿沟」的原因,在我看来并非如此了。
我认为「Desire」占有很重要的成分,即我们上网的意愿、动机、目的和信息寻求模式的差异。
比如,有些人上网是源于学习知识、开拓眼界,而有些人只是单纯地娱乐,有些人会主动地寻求有价值的信息,而有些人只是被动地接受,在报道和热点的洪流中随波漂流,任其湮没。
其实,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我们要争取做一个主动汲取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比以往难得多,而这样的信息搜寻又是对我们自身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的检验。
但是,不论怎样,还是要主动将自己与他人的知识鸿沟尽最大的努力缩小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