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倪斌(笔名柅兵)
在美丽的青岛市大学路7号,有一座中国传统建筑,那特有的黄瓦红墙特别的醒目,这就是青岛市美术馆。
青岛市美术馆原为"万字会"旧址,建筑特点突出,集中了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以及阿拉伯式三种不同风格,具有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厚度,很有浏览价值。
美术馆展厅共分三组,由罗马展厅、伊斯兰展厅、大殿展厅组成,其中大殿展厅含东厢展厅和西厢展厅。走进大厅,一眼就能够看到那透明的大大穹顶,自然光透过十八米的层高照射下来,就像是专业的有顶光的画室,在这样的环境下观赏艺术作品,很是享受。

作为以收藏、研究 、展示艺术家作品为重点,带动其他功能全面协调运作的艺术博物馆,青岛市美术馆展览以展示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水彩、水粉、摄影等美术作品为主。
青岛市美术馆整个建筑是以三进布局为结构,每一进、也就是每一排,都是由左右两边的纵道连接。

在二进院落与三进院落之间,有一座小凉亭。传统凉亭多为木结构的单体建筑,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这里的凉亭为黄顶白柱水泥结构,是一座开敞的纳凉亭榭。

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用颜色代表吉庆。到了汉朝,汉高祖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就是红色。从那时起,红色就成了华夏民族崇尚的颜色。青岛市美术馆同样处于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黄瓦红墙“包围”中,该建筑群落还是青岛市的历史优秀建筑,200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市美术馆红墙外面是鱼山路与大学路的交界处,一横一纵的两条路因为拥有了黄瓦红墙,彰显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景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岛市美术馆旁边的这红墙成了各路网友的打卡圣地,据说大学路是文艺青年来到青岛后必游的一条路。有个网友还告诉我一个小秘密,说只要漫步在绿树参天的大学路,心中无论有多少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化为乌有。现在,每天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鱼山路与大学路交界的拐角也由此稳稳地成了一面网红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