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在湖南韶山学习,听到了一个关于雷洁琼为韶山毛泽东遗物展题词的故事,印象深刻,心有所感。
故事是这样的,1994年5月的一天,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到湖南视察,专程到韶山参观。从故居到陈列馆,雷老重温了毛泽东同志光辉的一生,之后雷老又赡仰了刚设立的毛主席遗物展室,展示的遗物,每一件都深深吸引住了雷老的心。特别是毛主席一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和一双补了又补,被鞋匠丢了,他又拾回来穿的皮拖鞋。还有一张组织上在国外为主席买回的香烟过滤嘴发票,主席发现了,批示不准公款报销,一定要自费。雷老为主席的勤俭节约与公私分明的品德感动万分。
毛泽东遗物展引起雷老的深思,当韶山管理局的同志向雷老提出为毛泽东遗物展题个词时,雷老欣然写下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八个大字。
做为一个在永州人,我自然知道“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出处,这句名言是晚清名臣吴大澄,在《峿台铭》一文中对元结及其创造的浯溪文化现象的一个精辟点评。
公元766年,唐代元结在浯溪的山崖上刻下了第一篇铭文《浯溪铭》。他在序言中写道:“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命曰浯溪。”站在浯溪山巅的元结不禁感慨:“零陵郡北湘水东,浯溪形胜满湘中。溪口石巅堪自逸,谁能相伴作渔翁。”
元结是个有趣的人,他喜欢刻石发帖,湘漓水系上的石刻遗迹大多与他有关。对于浯溪的爱他毫不讳言,他不仅命名了浯溪,还命名了吾亭、峿台。他的本意就是向世人宣布这是我的溪,这是我的亭,这是我的台,这里都是我的。他在浯溪的题刻也是按唐代住房的布局结构来写的,如“浯溪后三铭”就有《中堂铭》《后堂铭》。他在浯溪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了他因爱而私之的想法,但千余年的沧桑岁月,让这私与公发生了有趣的转变。这就是吴大澄在《峿台铭》中所写的:园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胜,天下公之。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元结对此似乎也颇有预见,因此他跟世人玩了一个文字游戏,他说当每个人都称浯溪、吾亭、峿台时,这里也就是每个人的浯溪了。在历史上元结及其子孙居住在浯溪的时间仅十余年,相对于浯溪千余年的历史实为短暂。私者一时,公者千古,恰如其份。
元结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吗?不是。元结为官清正,在修身上对自己的要求是忠直方正,在从政方面也颇有建树。但在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上,毛泽东可称为每个共产党人的典范,而元结只能是小学生。
在韶山纪念馆我看到两张发票,这是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游井冈山后,由井冈山交际处开具的发票。1965年5月22日毛主席重返井冈山,28离开,前后7天。在这7天里,毛主席每天交伙食费2.5元,合计17.50元。另一张是毛主席交的粮票23斤。毛主席跟陪同的工作人员是这样说的:“如果说我随便吃了、花了、用了、拿了,部长也可以,省长也可以,县长、村长都可以,这个国家就没法治理了!”
元结因爱而生私,虽然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但也说明作为从政者元结,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欲求,与其相反毛泽东主席一生俭朴奉献,公私分明,实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的榜样。
何为为有牺牲多壮志,何为生活节俭,何为公私分明,何为公而忘私,毛泽东用他的一生为我们作了表率,他确实当得公者千古之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