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95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毫不费力,你却显得智商捉急?

095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毫不费力,你却显得智商捉急?

作者: 无双漫谈 | 来源:发表于2017-05-06 12:01 被阅读21次

    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欢迎来到无双漫谈,我是无双。

    昨天我谈了一个关于变得优秀的说法:变得优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件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然后把它做到比其他人都好。在这个不断尝试超越其他人的过程中,你就会变得优秀。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人的自尊心都会受到强烈的伤害,导致自己没办法坚持下去。

    因为非常不幸的是:你永远无法在一个领域做到第一,总有别人可以做的比你好,甚至好很多。然后你就会想:这他妈的太让人绝望了,老子不干了!结果什么都不做了,就真的平庸了。

    但是我今天想告诉你:天才和普通人差距没那么大,甚至普通人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比天才更优秀。

    很多领域中的佼佼者,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出名了。

    爱因斯坦发表狭义相对论的时候才二十多岁;

    莫扎特创作的名曲都是在三十岁之前做出来的,因为本人死的早嘛;

    我们中国古代也有甘罗十二岁拜相的美谈;

    现在也有马克·扎克伯格在大学期间就创造出了Facebook这样的奇迹;

    奥巴马不到50岁就当了美国总统。

    在这些充满着人类智慧的存在面前,再看看自己,我的天,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但是仔细地想一想,这些成功者看似就是在三个方面比普通人强嘛:

    1、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2、能想到很多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3、能做到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第一条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天才知道很多你不知道的事,并不是因为见多识广,只是因为多思考了一步。

    股神巴菲特有个合作伙伴叫做查理芒格,他被自己的孩子戏称为移动的图书馆。因为他看过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他脑中庞大的知识量就是他能够和巴菲特创造一个个股市神话的最有力的武器。

    和这个人比,大多数人脑袋里的知识信息含量都太少了,所以在大多数人眼里,芒格就是个天才,好像什么都懂。

    但是我在看到关于脑存储的文章资料时就有一个发现:

    每个人接收信息的时间和效率都是近乎一样的,所有看到的和听到的信息都会在大脑中的存储区进行存储,是不会丢失的。当你需要用到这些信息的时候,会有一个提取的过程。所谓记忆力好的人,只不过是更快更准确的提取这些记忆而已。

    按照这个理念,我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大部分正常人在相同年龄的条件下,接收到的信息总量就是相等的。也就是说,你和同年龄阶段的人相比,见过的人生画面数量和进入大脑存储区的信息量其实相差无几。

    比如说,王思聪和一个30岁的普通上班族,只是接收的信息种类不同 ,不会因为家庭条件的影响导致接收的信息量有很大差别。

    也许王思聪见的都是名流,睡的都是网红;你见的都是菜场大妈,睡的是充气娃娃。

    但是你们在同样的30年内接收的信息量其实是相同的,你不知道王思聪知道的,王思聪也不知道你知道的,你看书是在接收信息,我看电视剧一样也是在接收信息,在“量”上大家都一样。

    诶,你可不要高兴的太早,以为天天宅在家里看电视剧也能成为富豪,那可就too young,too naive。既然大家的“量”差不多,为什么感觉人家比你知道的多那么多呢?

    关键在于把这些信息提取再整合的能力的差距,天才就是在这个能力上完胜普通人。大家的存储量都一样,你提取不出来,我能提取出来,还能再重新整合成新的信息,就相当于指数级增长,这个是爆炸式的信息领先。

    比如说同样喜欢看小说,大部分人都是很喜欢跟着作者的故事情节走,看完爽过就完事了,之后可能什么都想不起来。可是天才在看过小说后,能够直接注意到里面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理顺所有的人物关系和剧情逻辑,还能写出书评,甚至能够借鉴剧情创作新的作品。

    两种人收到的信息量是一样的,但是多数人欠缺了思考这个步骤,而天才与其说被赋予了超能力,不如说是被赋予了好奇心。所谓的信息提取再整合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发散思维,说白了就是多想一步,没什么高深复杂的。

    天才们就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什么事都能联想一下,思考一下,才能从有限的信息中衍生出其他的书、演讲和艺术品。想到了别人想不到的点子,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请,一切其实都来源于多想一步。

    我们常常说老人都是具有人生智慧的,因为年龄大,经历的事情多,所以懂的就多。但是我们也都应该知道,这个只适用于经常思考的老人。

    确实,岁数越大,获取人生信息的时间越长,自然获取的信息量也就越大,不过有多少人在一生当中浪费了看出这些人生信息价值的机会?

    有多少人在年事已高之后也只会强词夺理唠唠叨叨,而不能活用真正有价值的思维抵抗年轻人的进攻呢?

    像查理芒格那样勤于思考,极其善于整合信息的老人并不多。何况本来人生信息量就少的年轻人呢?所以那些能够年少成功的天才们,不一定经历的比别人多多少,但是思考的时间和效率一定远远高于其他人。他们单用思考过后的结论,就顶上你一辈子的经历了。

    回到我们的主题,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毫不费力,你却显得智商捉急?

    智商所占的原因比例其实并不大,因为大多数我们看到的成功人士,智商也没比普通人高到哪里去。而这个对信息的提取再整合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练习变强的,有大量的普通人就是经过后天练习却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天才。

    对比一下,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找攻略,人家玩游戏的时候写攻略;

    你写作业的时候抄答案,人家写作业的时候给别人做标准答案还能编出一套作业题;

    你在网购的时候看商品,人家网购的时候思考商品的排列规律。

    面对同样的信息,你不是智商捉急,别人也不是毫不费力,你缺的是思考这一步和好奇心,人家只是早就经过这一步了。

    所以你和天才相比并没有太多差距,只要你也能激发自己的好奇心去看,去听,去思考,凡事多想一步,把脑袋里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出新的东西,久而久之,也许你的爸爸不是王健林,但是未来你可能会比王思聪还有钱。

    最后呢,说到信息整合,我就特别想说一下旅游这个事。

    我总听一些朋友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好像出去旅游就能净化心灵,长长见识。

    我一般都会这么回应: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不应该是一个并列关系,应该是一个先后关系,我会选择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

    因为当你根本不了解你去的地方的时候,是感受不到那里的文化历史和真正的有趣之处的。

    我自认我知道的东西还很少,所以我更希望当我将来去旅游的时候,脑袋里面不是空无一物的去,而是已经有了一个具体预期,比如日本有各种稀奇古怪的发明,英国人做饭难吃,意大利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咪呀”。

    当我到了那些地方的时候,我会去看和我的预期有多少相似和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存在,在旅游的过程中把我脑中的碎片化信息整合到一起,对这个地区、民族、国家的认知完整的串了起来。

    这才是我理想中旅游应该有的收获,而不是简单的去看风景。

    生活就像一次旅游,很多人都会错过沿途美好的风景。

    那些聪明人一早就经过调研知道哪里漂亮,还用画笔在经过这些风景的时候临摹了下来;而普通人手里拿着相机,拍下来的却是乌漆嘛黑的铁皮车厢。

    文:无双

    排版:兮兮

    校对:无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95 为什么别人看起来毫不费力,你却显得智商捉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ve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