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寻一处乐园
最早知道蒋勋,是在喜马拉雅听他的《细说红楼》,对我来说晦涩难懂的红楼梦在蒋先生的旁征博引中娓娓道来,红楼活了起来,每个人物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人世间的一份子,有些那个身份下的悲欢和不得已。
朋友读了他的《此时众生》,说特别好看,语言太美。去网上和书店购买无果,去图书馆发现了这本书,就毫不犹豫地拿下。
这本书是散文集,以金刚经为内线,书写了对苏东坡为代表的文学家作品的解读,还有对中外闻名画家,宋代的八大山人和法国的莫奈,雷阿诺为代表的画家的作品的鉴赏,传达作者对美学的视角。还有一类就是旅游散记,比如对西湖四季的描绘,对台湾池上四季变换的观察,对东南亚清迈和吴哥的喜爱。
通篇文章词汇丰富,用语自然,感觉作者的大脑里埋藏有一个大大的词汇宝库,用词顺手拈来,毫不费力。
深藏在本书的更多的是作者悲天怜人的大慈悲和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也许是受《金刚经》的影响,作者参透了人生,豁达开放, 而又不只于此,又回旋反问,在舍得和不舍得之间徘徊。
和大多数人一样,作者对东坡喜爱有加,从最喜欢的七首词,分析东坡的作品所蕴含的人生态度,东坡受尽磨难,悲愤犹疑之余,并不是怨天忧人,总是能拨云见雾,醍醐灌顶,跳脱开去,看到人生的另一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豪放沉郁之余,间或看到东坡恬淡天真的一面,东坡在朝臣几番沉浮,始终不改真性情,让我想起了雄伟壮丽的瀑布,水奔流而下,响声震耳,抛下后仍然平缓流走。东坡的作品非常接地气,八百年前的诗词,至今读了朗朗上口,让人心生喜悦。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作者对清迈无梦寺里面佛像的描写,那些残垣断壁似的一尊尊佛像,或失去臂膀,或面部残损,可是那微笑始终不变,那是人类永不消逝的微笑那是照耀世界的一缕阳光。
作者博学多才,周游世界,目光广阔而深远,所以才能指点江山,赏析经典名作,纵览人间情暖。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阅人无数,于是便有了独一无二的自己,世界可以用语言纵横驰骋,写出属于自己的画卷。
读书真是人间一大乐事,不必东奔西走,不必大摆筵席,就可怡然自得地与各路人士相逢,听他们谈笑风生,看人间悲苦,不知不觉间内心便丰盈了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