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诗中国当代诗人中国经典古诗词
清代满、汉互涉案件归哪个衙门管辖处理?——闲读《随园诗话》(51

清代满、汉互涉案件归哪个衙门管辖处理?——闲读《随园诗话》(51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0-08-26 22:09 被阅读0次

    【原书卷七·八〇】

    同年舒瞻,字云亭,作宰平湖,招吾乡诗人施竹田厉樊榭诸君,流连倡和,极一时之盛。同时,杭郡太守鄂筠亭先生,亦修禊西湖,名流毕集,各有歌行。临去时,布衣丁敬送哭失声。云亭《偶成》一首云:“芳草青青送马蹄,垂杨深处画楼西。流莺自惜春将去,衔住飞花不忍啼。”鄂公《修禊序》云:“诗者,先王之教也。山水清音,此邦为最。无与合之则调孤,有与倡之则和起。余安得拘俗吏之规规乎?此拟《兰亭》之所由作也。”呜呼!似此贤令尹、贤太守,何可再得?鄂公名敏,上改名乐舜。

    舒瞻,(?-1756),他塔喇氏,字云亭,号堃亩。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预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历官浙江桐乡、平湖、海盐知县、乍浦理事同知。工诗,著有《兰藻堂集》。

    平湖,今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县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明宣德五年(1430)从海盐县分出大易、武原、齐景、华亭四乡,建为平湖县,县治设当湖镇,属嘉兴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因其地汉时陷为当湖,“其后土脉坟起,陷者渐平,故名平湖”。以后,建置长期不变,境域基本稳定。

    施安,字竹田,钱塘(今杭州)人。工诗,善隶书。乾隆时期活跃在杭州的一代名士。南屏诗社成员。

    厉鹗,(1692年—1752年),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博学多才,以诗词名世。

    鄂乐舜,(?—1749年),西林觉罗氏,初名鄂敏,满洲镶蓝旗人,大学士鄂尔泰侄子,清朝大臣。雍正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瑞州知府,累迁湖北布政使。上命更名鄂乐舜。升任甘肃巡抚,上疏请以茶引备安西五卫积贮;移职浙江,建请修筑海塘;朝廷皆议以行。移职安徽,又移职山东,未就任,被浙江按察使富勒浑上疏密劾。后查实索贿。赐自尽。

    【闲言碎语】

    舒瞻是旗人,又姓舒,自然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旗人——舒庆春。说这个名字,有人不了解,而一说老舍,大家就都知道了。老舍的原名叫舒庆春,于是想当然的去查了查,两者有啥关系没有?经过查找资料,没有发现有啥关系的证据。

    老舍父亲姓名舒永寿,是隶属正红旗的一名护军甲兵(简称“护军”、满语“巴亚喇”)。护军,本来是古代的高级军职。秦朝已置,为军中监督官。《史记 ·蒙恬列传》:“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魏晋时则为统兵武职。但到了清朝时,护军成为守卫宫禁的八旗士兵之称,归护军统领督率。说白了,老舍他爹就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平时职责就是在紫禁城门口站岗放哨。据《正红旗满洲阵亡之兵丁等花名册》记载:“常升佐领下:……护军枪兵永寿,年三十八岁,于上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天安门与洋兵对敌,当时阵亡。”老舍的父亲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因浴血守卫皇城殉国,年仅38岁,堪称壮烈。舒瞻隶属正白旗,舒永寿隶属正红旗,两家不同旗。舒瞻的满族姓氏为他塔喇氏,而舒庆春的满族姓氏为舒舒觉罗氏(按:启功之说),两者不是一个姓氏。所以,不应该有啥关系。(小知识:满族八大姓,指瓜尔佳氏、纽祜禄氏、舒穆禄氏、董鄂氏、马佳氏、纳喇氏、索绰罗氏、伊尔根觉罗氏。到了晚清,大致改用了汉字的关、郎、舒、董、马、那、索、赵。)

    舒瞻与袁枚同一年考中进士。这样的关系在科举时代称为同年,虽然不敢公然结党营私,但在官场上互相帮忙照顾则是必须的。加上舒瞻本人工诗,故交往较多当属正常。本条诗话记载舒瞻《偶成》一诗:“芳草青青送马蹄,垂杨深处画楼西。流莺自惜春将去,衔住飞花不忍啼。”在当时已经流传颇广,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二九收录并评点:“于无情中写出情来。”一直到当代,该诗依然被文学界视为经典。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中收录并评述:“于似无情中透出情致,乃借莺惜燕嗔以舒怀愫也。”曾有人联系本条诗话的上下文,认为这是舒瞻参加西湖修禊,因“临去时,布衣丁敬送哭失声”,为之而作。也有人将此作为丁敬与舒瞻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资料引用。其实不然。此诗见于舒瞻《兰藻堂集》卷一《赏音初编》,原题《偶占》。第三句“自惜”原作“似惜”。按照书卷编次应是舒瞻在北京时所写。而西湖修禊之作则见于卷二《栖桐小草》,题为《闰上巳西湖修禊,效兰亭体,赋四言、五言各一首》。所以,我们读书时不能想当然,特别是有关史实的问题必须要交叉验证才是。

    舒瞻官职乍浦理事同知,生性慷慨,经常召集诗人聚会,资助诗人刊印诗集。有人会觉得奇怪,舒瞻当过正七品的平湖知县,而乍浦是平湖县的下辖镇,怎么又有正五品的乍浦理事同知官职。这就要说到清代官府设置的特殊职务——理事同知。

    众所周知,八旗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清入关后,为加强军事防御,分别令八旗兵在京师与各地驻防,直至18世纪中叶,八旗营区终于系统地分布于全国的军事要地,实行永久性的驻扎。根据旗民分治的原则,清廷在驻防地为旗人筑城别居,或者在城内划出一角令旗人居住,通常称之为“满城”。

    乍浦地处杭州湾北岸,依山傍海,自古就有“江浙门户”、“海口重镇”之称。唐会昌四年(844年),设乍浦镇遏使。元属海盐县。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海盐县东北境置平湖县,乍浦纳入平湖县辖。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海禁解除后,乍浦列为东南沿海十五个口岸之一,设有“海关”,人口达四、五万,被誉为“东南雄镇”。当时,全国设14个驻防旗兵将军。杭州将军为其中之一,乍浦,置水师营,设副都统,属杭州将军管辖。

    由于旗兵及家眷虽然单独驻防居住在“满城”,但旗人内部及旗人与汉人之间总有刑事案件或民商事纠纷发生。清朝实行旗汉分治制度,地方政府无权处理旗人事务,因此,在驻防将军所在地,设立了一个专门官职”理事同知“,处理旗人内部以及旗汉之间、旗人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各种事务。舒瞻担任的就是乍浦理事同知,归杭州将军管辖,故经常住在杭州。舒瞻经常召集诗会、资助诗人刊印诗集的举动,除真正热爱文学外,与浙江巡抚鄂乐舜举办西湖修禊一样,也有着密切与改善旗汉之间关系,以加强清廷对浙江文人的思想引导的意图。袁枚不是对舒瞻、鄂敏大加赞美:“似此贤令尹、贤太守,何可再得?” 目标实现,效果凸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代满、汉互涉案件归哪个衙门管辖处理?——闲读《随园诗话》(5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xq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