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可以不讲究门当户对,但婚姻则不然!
李亚平是东北小县城考到上海交大计算机的高材生,山沟沟里飞出来的金凤凰。胡丽娟则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城市大小姐,从小娇生惯养,典型的上海小资女性。李亚平的父母是吃了一辈子苦的人,且极具农村传统思想,男权主义的典型例子,富有穷人思维,从骨子里生出男尊女卑的观念。而胡丽娟的父母也是城市工薪阶级的代表,典型的上海男女形象,女权主义的践行者。我不想去评判两种典型家庭的优劣。只是浅谈个人看了这部十多年前的电视剧的一点感受跟体会。坦白来讲,按照现代社会的阶级性,这样两个家庭是就像平行世界里两条直线,永远不可能会有交集,然而就是这样两个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家庭因为两个年轻人的相识相知然后在一起从而引发了一些列的家庭矛盾与情感纠葛。
跟现实生活中一样,两个人在一起也是受到双方家长的极力反对,这一点上十多年来也不曾有些许变化。但沉溺于爱情中的男女又岂能料到婚后会是如此的艰难。于是,未婚先孕成了让两个相爱的年轻人能够在一起的唯一办法。不过实际上这只是胡的一个把戏,成功的骗到她的父母。这样一无所有的李就在老丈人的帮扶下跟胡丽娟有了自己的家庭。新婚燕尔,小两口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但百行孝为先,特别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了立足之地立马就想到老家的父母,这一点也是人之常情。但李亚平低估了他父母跟他老婆之间那难以逾越的鸿沟。有的人理解的起点可能是你难以企及的终点。这句话在胡丽娟跟李亚平父母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单从消费观念上来说,胡是典型的预支消费,属于及时行乐的年轻人,李的父母则是保守的消费理念,凡事都留一手。而李在他老婆跟他老婆之间就很尴尬了,一面需要极力讨好她老婆,毕竟他拥有的都是他老婆所给予的,一方面又要对他父母言听计从,因为他能从东北老家到上海发展靠的是他父母的含辛茹苦。作为一个男人,我觉得他是悲剧的,作为一个电视剧角色,我觉得他是成功的。他是无数鲤鱼跃农门的典型代表,因为这样一段不是很匹配的婚姻让他夹缝中求生存。我自然是无法感同身受他的遭遇。剧中多次出现一个看起来跟他门当户对的女同事,我以为编剧会狗血的让他们在一起,但到剧终也并没有。不得不说十多年前的编剧三观还是挺正的。
剧中另一个家庭是一个上海男人跟一个外地女人的故事。戏份不多,这个家庭的矛盾则是来源于婆婆对自己两个媳妇偏心。但故事的最后这个家庭也算是回归正轨,并没有走向破裂。不得不再次为三观超正的编剧点赞。
再说胡与李的故事。假如生活给你惊喜连连,那么生活给你的打击也是此起彼伏。李的父亲患不治之症,李的姐姐向李找他老丈人借钱入股体制改革的企业,结果老板卷款潜逃,被骗的一毛不剩。一个不到而立的男人经受这般劫难,几近丧失理智,但还是有一颗坚持替父治病的孝心,无奈遭遇黑心专家医生。(无意黑医生,医患关系紧张是有原因的)当李亚平因为实在拿不出钱来而买来一包红双喜独自抽起来的时候。分明能感受到他内心是多么的无助。(他父亲肺癌,抽烟抽的)最后,李的父亲含恨而去。再后来胡与婆婆之间更加剑拔弩张。最后的最后,胡抱着他跟李的孩子和李在李故去的母亲的床头前,两人泪眼婆娑,且不知归向何处。
两个人的爱情是甜蜜的,因为爱情只需要两个人参与。两个人婚姻是悲剧的,李的父母都死了,胡的母亲也中风了,因为婚姻不可避免的牵涉了三个家庭。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随着生活的前行日子凸显,最后爆发。假如李娶了一个跟他父母合的来的女人做老婆,假如胡嫁了一个跟她势均力敌的男人,这些如果的结果我都不得而知。但是这样两个出生成长环境以及三观不合的在一起引发了如此大的家庭矛盾与纠葛却是我们能预知的。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一点不假。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实爱本没对错跟门当户对,爱了就是爱了,随心而行。但婚姻是一种契约,生死契阔,与子偕老。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婚姻也不可能仅仅只有你想面对的,还有更多你不想面对而又需要共同面对的人和事,没有一点是容易。
中国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扭转乾坤的。需要的时代的进步,社会包容度以及自身的观念的跟进。生活还真就是眼前的苟且,诗和远方那都是浪漫主义者的情怀。
生活就像一幕没有彩排的话剧,有你,有我。剧中的他,是你,也是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