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对于需求的满足和所要的付出之间的差值,构成了动机。
——叮咚
II.
我是在高中时期认识伟大的心里学家冬斯托洛夫斯基的,也就是在那时,他给我讲解了信任层级模型,结果遭到了我的一顿毒打。
但是惨遭毒打的他不屈不挠,仍旧决定给我继续讲他的动机理论。
所有动机的产生皆是来自对于需求可能被满足的期望大于所需要的付出的期望,所有的动机的消退皆是来自于需求可能被满足的期望小于所需付出的期望。
众所周知,期望等于事情发生的概率乘以事情产生的价值。
在产生的过程中,人们会更在意需求被满足的概率,而在消退的过程中,人们会更在意付出的价值。
即被满足的概率越高,动机产生的越强烈,即便可能价值比较低。
而付出的价值越高,动机消退的越强烈,即便可能概率非常小。
III.
举个例子,我们买彩票的时候,更多想的是买彩票赢得概率是多大,而不买的时候,更多的想的是我会亏多少钱。
再比如和人告白这件事,我们鼓起勇气去告白的时候,多数时候我们会想到的是告白成功的几率有多大,而不会想到是告白以后是能吧吧吧还是哒哒哒还是啦啦啦。
而当我们不敢告白的时候,多数时候安慰自己的理由,却不是告白失败的几率很大,而是告白以后连朋友都做不了了,告白以后连面都见不了了。
所以动机产生强烈的人,执行目标的时候会更加强调一件事的成功率,强调这件事情我一定要,这个一定要就是进一步加大成功的概率。
而动机消退强烈的人,判断的时候会更加强调付出的多少,强调会亏多少,即便这个付出和亏可能真的是有概率的。
IV.
我决定把冬斯托洛夫斯基的动机理论带入到分手事件中。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分手的动机,是因为我确定分手之后我能收获的概率很大,比如自由,比如机遇。
而一直畏畏缩缩不敢分手,是因为分手成功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比如分手纠纷,比如人际损伤。
咋听上去怪怪的啊。
“是怪呀”
冬斯托洛夫斯基说
“我有女朋友的人举例都举表白,你个单身狗拿分手举例,是有……哎?干嘛,有话好……。”
======= 玩世不恭,咚嗔嘻啾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