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丽“出道”很早,在新西兰留学时,就创办了《KMI》杂志并担任主编,在当地华人社会也颇为活跃。由于出身于金融家庭,优渥的经济条件令她从小就有开阔的视野,假期到各国去看美术馆和画廊几乎已是惯例,遇到喜欢的作品也会购买。
回国发展后,2013 年她又创办了杂志书《逍遥》。去年,她介入艺术圈更多,策划了西班牙艺术家哈维尔·韦尔在斯沃琪艺术中心的个展以及刘广云在民生美术馆的个展。但她更倾向于将自己在展览中的角色定位为策划人而非策展人:“我希望藏家的身份能清晰一点,面对艺术我是单纯的个体,但用艺术爱好者的姿态去做专业的事情;我的职业定位是做中西文化交流的工作,是媒体人和出版人,我想看到的不是个人身份的跨界,而是金融资本和艺术文化的‘跨界’,用资本支持文化艺术,融合各领域的平台,使它们更长远。
当代林徽因王凯丽正式开始做艺术推动相关工作之后,王凯丽的收藏也开始趋于专业化,最开始主要收架上绘画,现在增加了对年轻的艺术家、尤其是新媒体艺术家的关注。与张晓刚7 年的私交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对艺术的看法:“晓刚老师带领我进入了收藏体系,我觉得当代艺术应该反映艺术家对社会现状的观察和思考,他作为成功艺术家还能继续探索的精神也值得年轻人学习。”
王凯丽说:我热爱艺术,我愿意为之燃烧我生命中所有的激情。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为了传播自己热爱的文化,凯丽女士积极为国内青年艺术家提供平台。对王凯丽而言,精致优雅已经成为生命中的符号,是自己对生命、对艺术最为准确的解读。
金融科班背景给了王凯丽底气,使她能够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艺术收藏,也可以遵循自己的国际收藏体系和脉络。在当代艺术领域,王凯丽一开始喜欢上了绘画,在她的每个工作空间里,绘画藏品被精心挂置在墙上装饰着空间,使之自然而然散发出艺术的气息。她经营着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场收藏或者一种艺术,细致入微到每一部分,正如她所说:“收藏是我生活中上了瘾的部分…
为了通过制度保障当代艺术过正常的日子,两条腿从容走路,王凯丽创立了“丽安当代艺术空间”,以艺术基金管理、艺术品收藏咨询、文化项目策划为方向。同时,兼具国际艺术家驻留平台,并致力于推动艺术发展与中西文化交流。成立时间不长就已经成功举办了多个活动。
王凯丽认为,无论是文化还是商业,这是国际化的创新思路。艺术是我们的生命,艺术跟所谓的产业没有关系,它跟热爱、希望、梦想有关系。人要有梦想,但更要有制度来支持这个梦想,支持看起来有点不靠谱想法的人群,让他们也能够存活,而不要千军万马都走在唯利是图这条路上。
因为热爱,所以努力,在金融与艺术的逐渐交融里,大家渐渐的开始了解她,肯定她。她成了大家心中“最美文化推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