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215】
![](https://img.haomeiwen.com/i4432747/3e81a385058b1fa4.jpg)
昨晚跟很久没联系的一个亲戚联系了,按照我们老家的规矩,她是我的“小辈”,年龄也比我小着几岁,寒暄过后,聊着聊着自然又说到成家立业这事上了,她说我应该考虑结婚成家了,毕竟年龄也差不多了,balabalabala……我回复说你说话的口气怎么就跟很多老人家一样。
因为生活在城市,平时很少有机会回老家,加上我跟家人也并不在一起生活,所以其实我“被催婚”的机会并不算多,但即使如此,只要一遇到那些比我年长的同辈或长辈,我都少不了要被他们唠叨几句。我虽然尽可能地将其理解为别人好意的关怀,但内心里还是会或多或少地感觉有些厌烦。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的都是同龄人,或者只是朋友、同事这些“没那么亲密”的人际关系,大家虽然偶尔也会关心起你的个人问题,但只是出于社交场合的礼貌,至于你结不结婚,什么时候结婚,人家根本没空在意,也并不真正关心。有些人可能觉得这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的表现,不过我倒认为,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社会的人来说,这种“恰当的疏离感”正是人和人相处的最佳距离。
我认识的90后不算多,其中大部分年纪轻轻就已经结婚生子了,这位亲戚也是其中一员。我曾经一度对此不太理解,心想他们这么早就走进婚姻难道真的是因为渴望家庭生活吗。因为我很早就意识到“晚婚晚育”一定是社会大趋势,既然我们80后都知道这一点,那理论上更热爱自由眼界更开阔的他们岂不是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后来我才醒悟,即使是同样的观念,在不同地域、不同的人身上产生的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的,何况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各自角度不同的认知,而大多数人,其实是更习惯于“随大流”的。
随着现代文明的普及,许多发达国家的“结婚率”有越来越低的倾向,像是在北欧国家和日本,许多适龄人群都是“不婚族”,他们更看重的是追求个人的人生意义,而非传统的跟别人组建家庭生养孩子。另据最新调查显示,中国目前也有多达两亿的单身人群,虽然我们单身的原因跟发达国家非常不一样,但最终仍然共同形成了这种形势。
“女权主义盛行”、“大众思想逐渐开放”、“社会宽容度的提升”,都是“不婚主义”大行其道的原因。虽然在可预期的时间段以内,“结婚”仍然是社会主流的选择,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要婚姻,也正在成为不争的事实。
我当然不会说个人为了顺应这种大趋势就应该选择“不婚”,只是我觉得婚姻毕竟是一件人生大事,因此更应该慎重严肃一点,不该为了像“年纪到了”这类莫名其妙的原因就草草下决定。现在之所以还有这么多人“被催婚”,其实还是说明我们的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进的程度还不够彻底,等到未来出生的孩子们从小就看到社会上不同的人群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人生选择的时候,“催婚”这个词也许就会从社会上彻底绝迹了吧。
所以,被“小辈”催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答案是,你想催就催呗,我当你是一片好意,不过,我肯定不会听你的,谢谢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