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怨之思

作者: 咕咚陛下 | 来源:发表于2023-12-02 08:06 被阅读0次

    韦庄《章台夜思》云: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这是一首作者浪迹异乡,行至江陵,夜宿章华台附近,而抒发思乡之情的五律。从首联到尾联,哀怨之思层层递进,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清瑟怨遥夜”,开篇即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冷的气氛,一个“怨”字,境界全出,巧妙地将诗人主观之心绪,转移到客观事物上来,是谁在怨夜色太过苍茫?是清冷的鼓瑟之声,它都嫌你离我太远,要在寂寞的夜色中穿行许久才能抵达你身边。

    “绕弦风雨哀”,围绕着弦柱的风雨都变得哀伤起来,只因这音乐声太过凄婉。典型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里的风雨也好,瑟声也罢,都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对象化产物,而不再只单纯是自然界的事物。它们都在哀怨着,传达出诗人之哀怨。首联从眼前的乐器和风雨出发,渲染哀伤迷离的气氛,引人入境。

    “孤灯闻楚角”,楚角,即发出楚地音调的角声。这时的描写对象回到了诗人自己身上,昏暗的油灯之下,一人坐在桌案旁,听到窗外传来一阵阵凄苦楚声,心中该是何等悲凉。“残月下章台”,夜空中一轮仅剩的残月,也逐渐沉下,章台之上,终究只剩一片漆黑。颔联从诗人的视角出发,屋内屋外都是一片寂冷之色。虽然没有直说自己的“怨”,但字里行间,哀怨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里的灯那么暗,却还要听到楚地音调,外面的月亮也不合时宜地落下去,偏偏要留我一人对夜孤单。

    “芳草已云暮”,外面的芳草已经被浓浓的暮色所遮掩了,我从早盼到晚,直到已经看不清那些芳草,“故人殊未来”,你却还没有到来!到此处,全诗的哀怨之情升到最高峰,那种苦苦等待而无望的怨愤气恼之情跃然于纸上,仿佛是在对那故人说:你知不知道我等了你整整一天,你为什么还不来!其实,这里并没有责怪故人的意味,因为诗人比谁都清楚,路途遥远,故人是不可能赶过来的,只是心中堆积的滞焖,需要极速寻找一个发泄的口子,不过是因为太想念,太孤单了。颈联用满是嗔怒的语调诉说自己的委屈,哀怨到达高潮,而藏在这哀怨背后的一种更为深沉、更为隐秘的情感也昭然若揭,那便是浓浓的化不开的思念之情。

    “乡书不可寄”,诗人深深思念自己的家乡,却连一封乡书也无法寄出去,这是何等的无奈,又是何等的悲凉。“秋雁又南回”,一年一度的秋燕南归再次上演,原来又一个四季流转而过,而“我”依然浪迹他乡,归期未定,只能把所有的思念都寄托在大雁身上,希望它们高飞于空中,盘旋北上之时,替我回到家乡,为我带去一封无字乡书。尾联点题,怨来怨去,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太过于思念了,想念到了极致便转化成哀怨了。说到底,哀怨是假,思念是真,有多哀怨,就有多思念。全诗的情感主旨在尾联被突出强调,为前面三联的诸多悲伤哀怨划下句号,也揭开谜底,给出答案。

    这首诗的感染力之所以如此之强,就在于作者选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让情感层层积累,越来越浓郁,最终爆发,点燃读者心中的火花。哀怨与思念之间发生激烈冲突,作者不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委婉曲折的多重意象组合,在对照之中将心中的思念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同样是写游子思乡,不妨看看李白的《静夜思》。《静夜思》所以家喻户晓,就在于它的平实自然、浅白如话,人人都能读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多么淳朴真诚,不通过各种渲染,各种铺垫,各种意象的精心采撷,寥寥数语,就能攻入人们柔软的心房,让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口耳相传。这便是大诗人的魅力了,返璞归真,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最深沉最普遍的感情。

    不过,韦庄的这首《章台夜思》依旧可称得上佳作,每一位诗人个性迥异,表达情感的方式自然也千差万别,李白潇洒豪放,不拘小节,他的诗自然也随他的人一般,既简单又生动,韦庄却是细腻宛转之人,愁思满腹,他的思念也有独属于他自己的表达方式。至少,这首《章台夜思》就是典型的韦庄之风格,同样真诚,同样动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哀怨之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bc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