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334/365
四中同事L主任的老父亲去世了,m组长给我发来讣告邀请我,我很欣慰。虽然我离开了四中,但不等同于彻底与那个圈子脱离了关系,那份积久的人情关系还在,那份情分在就让人觉得温暖,毕竟人是社会中人,不能离群索居。
况且L主任与我在东坝中学时就是同事,搭档(我们一起主持过六一节)。后来他调到四中,我们又在一个语文组,关系依然密切,哪怕他后来当了领导,这份情谊我觉得不能轻易斩断。
记得当年C组长的老母亲去世,他和L主任在一个镇上,当时我们就是坐L主任的车去C组长家送花圈,祭奠的。事情结束,我们还顺道去L主任家看望他老父亲。他母亲先于父亲去世好几年。我们到他老家,他父亲刚做熟饭。寒暄了几句,我们就回来了。
现在他父亲八十高龄去世,也算得喜丧。他家的丧事是在殡仪馆举办的,于主家客人都方便。
周三下午,语文组的同事们要去殡仪馆送花篮祭拜。县城的殡仪馆修建起来时间不长,却着实方便了县城居民。城区内现在不允许治丧,一来每个楼院地方小,办丧事确实不方便;二来有些扰民。现在政府统一管理,修建殡仪馆也是利民的大好事。
我联系好友XX,询问祭拜的具体时间。XX第一句话是:“把你也请下呢奥?我说干就不请了。”
怎么能不请我呢?我虽离开了四中,可仍然是四中语文人,和语文组同仁的情谊始终都在。
做同事也是前世修来的缘分。做同事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交流往来,更有生活上的交流往来。人之于世,无外乎婚丧嫁娶几件大事。独木难成林,单线不成丝。这些大事靠一人一家是难以完成的。必须要借助亲朋好友同事邻居之力。大家因某种机遇相遇相处,有了交集,就成了一个小团体,有了情谊在里面。这样谁家有了婚丧嫁娶的大事,团体内的成员就会积极前往,帮忙搭手,撑场面增人气,不至于让事情办得太寥落、太冷清、太失败,成为别人口中的谈资。
我离开了四中,有些人有事会请我,有些人不会请。请我我非常开心,说明他还记得我,这份情谊还在;不请我我也理解,毕竟只有点头之交,我离开,这份交情也就消失了。我只能记得,人家不请我,我千万不可自作多情去请他。
但是一个战壕的战友,语文组的同仁如果有事不请我,我真得会多心、伤心。毕竟在一个教研组,交集就比其他同事深入的多,情谊也深厚的多。长久相处,这份情谊因我离开就断了,这人情也太淡薄了些。
现在L主任请我,我真得很开心。又有机会与大家见面了。与语文组同仁一起,永远让我觉得亲切有爱、温暖安心、没有隔膜,我喜欢这种状态。
联系好时间,下班后我开车,又拉了两位同事一起去殡仪馆。此次去殡仪馆祭奠的有十四人。
周五是正式迎斋、举行各种祭奠仪式的日子。虽然早晨上班,时间紧张,但我还是赶去参加丧仪。祭奠完主要的事务就是招待来宾。我们这儿的招待规矩就是大烩菜。殡仪馆有专门的餐厅。
餐厅里人声鼎沸,人头攒动,来宾很多,丧事办得很热闹。学校里各个处室领导出头在招呼客人。语文组的同事没课的主动留下来收拾桌子碗筷。
关键时刻团队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团队就是一个人的归属感,有了团队,你才不会觉得不安,觉得自己就是个流浪者,心无安处,身也无安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