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嘴

作者: 怣慧 | 来源:发表于2017-04-25 19:59 被阅读348次
阔嘴

阔嘴是族亲四婆婆的私生子,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事。柔柔弱弱的四婆婆,六十岁出头,慈眉善目,说话轻声细语,打着补丁的衣服穿在她身上,却也干净合身,再加上将头发打拢挽成牛粪状,用黑色线网兜起来趴在脑后,露出戴银质小“耳勾”的双耳,人也就显得特别的清爽。

四婆婆她早年丧夫,阔嘴是她“上山下乡”回迁返城时带回来的孩子,上头有四个哥哥,年龄都比他大得多。印象中除了出嫁的姐姐偶尔回娘家会和他聊聊天,哥几个可是很不待见他的。甚至敢当着她娘还有邻里的面直呼他“外姓囝”。对此,无助的四婆婆所做的也只能将不知所措的阔嘴搂护在怀里,默默垂泪。

母亲却严肃的责令我,要按族里的辈份称呼阔嘴为“尾舅”,说什么小孩子得懂礼数有教养,“论辈不论岁”哩。哼哼!让这个长不了我几岁的外来黑小子,平白无故的占我便宜,那可不行。

那时候,岛上旧城内的小孩子,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每天放学回家的小伙伴们,火急火燎的把书包往家随便一抛一扔,便各自操起心爱的自制玩具,如同飞出笼子的小麻雀鸟,很快汇聚起来,组合成多个小团体,一块儿瞎疯瞎闹。

刚开始的时候,阔嘴是龟缩在他家门槛内的,就像一个新娶进门的小童养媳。但过不了几天,忍不住玩伴们嬉戏诱惑的他,在伙伴们不断的招呼下,渐渐地也就放下原有的拘谨,跨出门槛融进我们群体,慢慢也跟伙伴们混熟并打成一片了。

大概是口音的缘故,山里人的音调加上有点儿口吃,导致只要他一讲话,伙伴们便模仿他的语音话语,随意嘲讽耻笑。好在他好像也不太在意,不管同伴们讲他的话意是非对错,他话是少讲了,却整天腆着一副讨好大家的笑脸,吱裂着那张可以塞进自己一个拳头的大嘴,露出满口的大白牙,冲大伙呵呵傻笑。

玩伴们此时哪里还管他什么长辈所教的礼数,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大家通过商议,按形象特点,很快就给他起个大名------“阔嘴”!他哥哥们姓张,管他是不是外姓,他就得姓张,大名张阔嘴。大家以这个名字招呼他,他也不反驳,欣然接受“阔嘴”新名字。

阔嘴真是一个标准的“大股呆”(傻大个),光长个子不长脑,大冬瓜,空心大萝卜。就拿游戏玩乐来讲,像弹玻璃珠子、瞄老虎崆、摔纸扒子这些灵巧技术性的游戏,他总是拖本阵营成绩的后腿;连抓特务、捉迷藏这类简单不过的活动,也往往是第一个被揪出来的,让团队游戏的进程变得索然无味,这可少不了同伴的责骂和嫌弃,没人愿意纳他入队为伍。当然了,像斗脚角力、打野战、“骑猪仔马”这类冲锋陷阵捉对厮杀的,拼力量凭体力的游戏,阔嘴那可绝对是各阵营的抢手货。所谓“身大力不亏”,况且他还一身蛮力,小坦克似的。哪个队伍拥有了这绝对主力,谁就准能在两军对阵的战场上稳操胜券,所向披靡。争夺这宝贝的过程也许是最能体现阔嘴价值,也让他最为自得骄傲的时刻。他依旧笑哈哈的咧着大嘴,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样子,从不表态自己的归属意愿,哪一方都不得罪。当然他谁也得罪不得,任凭大伙争吵抢夺。最终斗阵的双方往往都得通过“剪刀石头布”的规则方式,决出他的归属阵营。

阔嘴

我自认为阔嘴跟我最要好,也跟我最玩得来,我俩绝对称得上是“死党”。这其中基于几个原因,一者,我俩不单是族亲关系,我可从不学仿他的口音话语和口吃模样,因为之前随病退的母亲从县城搬回旧城内的时候,小伙伴们也同样长时间模仿我的音调嘲笑我的,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所以跟他有特别亲近的感觉;再者,孩童时虽然贪玩,但母亲管得严厉,便也懂得要在戏闹过程中及时“刹车”,掐算准了时间,赶紧的当逃兵开溜,这时的我顺便也扯走阔嘴,让他能少挨几次家里大人的臭骂。四婆婆因此还多次赞扬我:毕竟是含笔嚼砚(指有读书懂文化)家的孩子,懂事!

“天公疼怣囝,父母疼尾囝”,这句海岛的古俗语可一点也没错。按孩子人头派分而得到的零食,因为家里我排行最小,多吃多占,一般都会比哥哥姐姐多些。这样,我就能背着其他伙伴们,时不时的将这些有限的食品与阔嘴分享。可以说食物的分享既缓解了阔嘴的馋劲,同时又满足了我的小小虚荣。那时候,一个花边的中央再簇个带色雪糖的圆形“番仔饼干”,可绝对是稀罕物,阔嘴爱不释手小心呵护着,他会先用舌头的湿液舔一口糖花,从饼干花边四周一点点的开始慢慢抿食,逐渐的侵吞了城堡外围之后,再直奔糖花,最终攻陷总部。看着他的吃相和满足的样子,可也是十分的享受。

外迁进城的阔嘴是无户口的“黑人”,《户口簿》上没有他的名字注册,不属于居民,也不是农民,属于“黑人户”,所以更甭说有《购粮证》,按月份供应分配粮油了。嘴大吃量大,这也是他哥几个经常以“饿死鬼投胎”,这类似的咒骂和恶语相向最为充分的理由。母亲几次对四婆婆提起:四婶娘啊,阔嘴年纪不小了,我跟校长讲讲,让他插班上学吧。四婆婆总是摇头不允,她说,哥弟几个都是“土牛”的命,读书识字没用的。我知道,就他家,单靠哥几个捕鱼讨小海过日子,这么大一家子围成一桌,“一簸箕的牙齿”,从黑市高价购买来的米粮地瓜,月头都对付不了月末。从牙缝里再挤出钱供他读书,家里不闹个掀翻屋顶?

但是,如果说阔嘴是“青盲牛”(睁眼瞎),没读书不识字,我可是不答应。至少他会认得“张阔嘴”这个大号,也会写。这还是我花了大半天时间,用碎红瓦片在青板石上,整整齐齐,一笔一划教他的成果呢。打小就好为人师的我,至今始终不懂也想不明白,没上过一天学的他,很多字他不会写但却认识,还会念出来。比如:我送给他的小人书连环画《半夜鸡叫》、《草原英雄小姐妹》,按页照图读文字,除了把周扒皮念成周剥皮,其他竟然还都准确无误,真让人难以相信而啧啧称奇。

阔嘴

每天早晨,当我们来到学校上学的时候,阔嘴早就背着从山里带回的滕草大筐,来到海滩上了,拾捡退潮时,海浪遗留在沙滩上的柴火,我们把这称为“巡潮退拾柴配”。阔嘴他不识水性也不敢下水,曾经有一次,在我们煽动和鼓励下,大家去海礁石缝“挨海螺”(赶小海捡贝类),一个浪头过来,把他摔了个皮开肉绽的,还丢了个小螺筐,回家还被骂得半死:“山里仔鬼,没那种脚尻(屁股)还敢吃这种泻药”!吓得他从此一见海水就产生条件反射,一直往后缩。

我说过,我和阔嘴那可不单是族亲这层关系,我俩还是同一战壕沟的战友。那次不知什么缘由和小伙伴打起嘴仗,矛盾逐渐升级,他们骂我是“四类分子的残渣余孳”,“台湾刮民党的狗特务”。一时找不到语言还击,憋得满脸通红,在即将败下阵来的当口,忽然阔嘴大喝一声,手一伸就把正得意洋洋的“小刺头”的脖子叉住,往墙壁一顶一推,“有胆再骂一句”!另一只手捏紧了拳头作势要打,吓得那坏小子脸都青绿了,频频求饶。虽然那家伙落荒而逃时还骂着“穿同条裤子的契兄囝(私生子)”,然而那屁滚尿流的怂样,着实让我俩高兴不已。就这件事,阔嘴可是在这几条小巷扬名立万了,从此更多的伙伴可能慑于他的威名,和他的关系却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我们居住的旧城内几乎是常年缺水的。族大厝有一口井,十五六米深,枯水期每天出水只浅浅的一小洼。按约定,十多户人家共用这口井。每天早晨首轮汲水的权利归两户共享,差不多每周一轮次轮转,轮到汲水的当天大家都争取将井水灌满自家水缸,省吃俭用,因为不够用还得到城外排队买水,然后再肩挑回来,这麻烦不说重点还需要花钱,一担水三分钱呢。虽然我家有轮流汲水的权利,但因住在大厝门外对街,轮到汲水的当天清晨,共享户会故意拖延大厝开门时间,先把井里沉淀了一夜的清水先行用吊桶汲取走,留下较为浑浊带泥的少量水让我家汲取使用,这让常年生病的母亲十分苦恼和不满,却也无能为力。阔嘴得知情况后,到了我家轮值汲水的大清早,他会悄悄在下半夜提前起床,把首轮井水先吊取一大担水,挑着放到我家门口,然后再虚掩带上大厝的门,背起“巡潮退”的工具,捡拾柴火去了。

阔嘴

阔嘴的食量越发的大了,总是填不饱肚子的样子。母亲说,虽然多吃但又不耐饿,那是因为肚子里没有油气的原因。其实小的时候除了逢年过节,几家在日常能有肉吃?能够吃上一顿不含杂粮的大米干饭就挺幸福的了。可课堂上老师却说了,我们大海对面台湾岛的小朋友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呢,亚非拉小朋友也一个样。但正长个的阔嘴吃不饱那可是真实存在的问题。午饭的时候他偶尔会借口来找我玩,眼睛却死瞪着桌上饭锅,母亲邀他上桌吃些,刚开始他还客气摇头回绝,声称已经吃饱饭了,但到了后来可就真不客气了,风卷残云,一下子可以把我家的饭吃个锅底朝天,母亲笑侃他“猪崽仔过槽香哩”!以后的日子里,吃午饭时母亲会常叨叨念,今天少放了把米和地瓜丝,不知阔嘴会不会来?

我只见过一次阔嘴哭啼,但撕心裂肺的低嚎让人难以忘记。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挂顶之前,是各家各户的大人们准备供品祭拜“月娘嬷”(嫦娥)的时候,那也绝对是我们这帮小伙伴最高兴的时光,民俗习惯,这天晚上小孩子会玩一种祭拜箸(筷子)神明的游戏-----“观箸神”。用米筒装盛大米,竖插上一根旧的方条形筷子为支撑(传说甚至从垃圾堆翻捡出来旧筷子效果更好),再呈“T”字型平放一根筷子,小伙伴人手一支点燃的香,围着米筒转圈,口中吟唱“观箸催神歌”:筷头翘筷尾料,筷头翘翘好扒饭,筷尾翘翘可挟蛋......直至平放的筷子出现神奇的转动为游戏成功。当然,八月十五中秋夜,最隆重的游戏当数“观姑仔”。传说古早时候一个三岁小女孩,父母捕鱼遇风浪双亡,由兄嫂代为抚养,兄嫂嫌其累赘,虐待小姑。中秋夜晚,饥饿难耐的小姑爬到泔水桶边捞寻食物,不幸溺死。其精魂不散得仙子渡化,终成观音座下的仙姑,从此保佑捕鱼者出海平安,渔满舱丰。“观姑仔”也是一种纪念仪式的民间游戏,用于劝诫世人行善积德。

不经意间我发觉阔嘴不见了。还没拜月娘吃月饼呢,哪儿去了呢,不会这么早去寐了吧?我蹑着小步来到族大厝的灶房,只听见四婆婆正在吟唱《观姑歌》,这可是我们岛民耳熟能详的曲调:姑啊姑啊紧紧来,日担(已经)暗啦,月斜西......前人叫,妳甭听;后人叫,拖脚做妳走……她压抑着噪音轻声吟唱,充满对自身生活的不满和哀怨,又好似在向谁倾诉苦衷。我从虚掩着的木门探头往里一看,只见阔嘴跪抱着四婆婆的双膝,在她怀里痛哭干嚎……一瞬间吓得我像是突然窥探到什么密秘似的,急忙抽身一溜烟往回逃。那年中秋夜,还不到吃月饼的环节我便早早就上床了,忐忑不安的我不知道四婆婆和阔嘴为什么会这样凄惨痛哭,老担心会有什么不祥事情发生。

阔嘴

每个月差不多到了下旬,母亲总会掏出几市斤的地方粮票,让我送到四婆婆家,有时候也顺加带些盛在浅箕的米。接受任务的我送达的时候会故意大声说,我老姆讲了,这些是专门要给阔嘴尾舅的。之所以搬出母亲的名头说话,主要是作为“文化人”的母亲在族内比较有威信。我的母亲挺瞧不起阔嘴的哥几个的,她从不正眼看他们,见面时表现出冷漠清高样子,就让那几个兄弟挺忌惮的。然而母亲却特别的偏心怜爱阔嘴,她把自己以前装红宝书的军用挎包拿出来,在挎带连接处用针线缝实加固,将几本《生字簿》当中尚未书写的页面重新整合装订成本,说是阔嘴很快就可以上夜校扫盲班了。她还说,准备在入冬天前将那件旧中山装裁改好了留给阔嘴穿,大小伙子了,上学可得精神点儿。

一切的一切来得特别的凑巧,当母亲把阔嘴能上夜校的好消息告诉四婆婆的时候,四婆婆先是平静的表示了谢意,然后淡淡说,阔嘴送给一个乡下亲戚了,早上他大哥借自行车把他驭走的。不过四婆婆用肯定语气强调,已和那亲家户约定商议好的,两家大人相互认亲戚,阔嘴是可以经常来往走动的。

接下来有关于阔嘴的消息,断断续续还都是从母亲的念叨中得以知道:阔嘴不定时的在大清早,挑着一担大粪桶从城外郊区赶到城里“买粗”(买粪便)。那年代旧城内少有公厕,家里更无坐便器卫生间化粪池等设施,每家每户均备有带盖的木桶,用于收集屎尿。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赶到城内的“买粗”粪农们“e哦e哦……”的叫买声便此起彼伏,进城的粪农挑着大粪桶,沿街挨家挨户收买倒粪,再挑运送回乡下当有机肥。一些粪农大户改良工具,在人力拉土车上加装个“大粗櫃子”,如同电影里日本鬼子的铁王八装甲车,既能收集到更多粪便,还免了肩挑腿累之扰。那时候,虽然有“读书无用”的论调,但家长对学习不认真的孩子教育时,总会说:读书再不努力,就去“担粗捡猪粪”!阔嘴小小年纪,生活在农村,就已是这“买粗”大军中的一员。

作孽!上辈子没积德!这是邻里对阔嘴的遭遇所表现出同情的态度。遇到他的出现,一般会免费为他提供粪便。母亲更是会在他衣袋里塞些粿干之类的零食。阔嘴的心事大家都明白,我们居住于旧城内的中心,距他乡下的新家比较远,他只要早点启程,一进城就可以买到粪便,为何舍近求远,还不就是借机来看看自己的母亲和原来的家。不过阔嘴却说,城的外围“买粗”可贵了,走远些到城内一个月能省下不少钱呢。“作孽啊,娘无奈,哥不睬!可怜的乖囝仔啊!”母亲只要提起阔嘴,总免不了这样感慨。

阔嘴

时光在日出日落的轮回中悄然流失。清明节后的一个午后,伙伴们兴奋的告诉我一个喜讯,说是阔嘴回来了,是他母亲从乡下“讨回来”的,他哥哥也同意他回来,因为马上就是拉山网“搬网”的鱼汛季节,阔嘴也快算是青年壮劳力了,得为家里出工帮忙赚钱了。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歌曲里那种等待和期盼,随着学习的越来越紧张,童年的乐趣似乎离我越来越远。

而阔嘴总是早出晚归的,和我越是少有见面交集的机会。他在拉山网的队伍里负责全体队员午饭晚饭的运输工作,饭点前上门到各队员家里收集饭菜,逐一码在箩筐,然后挑送到作业场地。一般说每队拉山网人员由十几二十名队员组成,逐户收集饭菜是件很辛苦和艰巨的任务。第一,先得统计人员数,需要确认人员当天是否出工;第二,要牢记每位队员的住址,计算路径是否顺道,才能做到省时省力,提高效率。因为两个箩筐几十份饭菜,挑着走街串巷再跋涉来到拉网场地,还得做到保温和不撒不漏,可真是最辛苦的体力活。据说阔嘴就因为有一次雨天送饭时,不小心闪跌了一跤,把部分饭菜撒了,被一满脸恶相的队员揍了一顿,事后他母亲还为此赔了人家一个土陶的盛饭用“食堂砵”。

除了送饭,阔嘴还兼任送鱼上市的任务。拉山网的季节,沙滩上众多队伍在沙滩上争相抢夺合适的海区位置,小船装载鱼网,在海面布成与沙滩形成半圆状的网,沙滩上的队员分左右两组,倒退着齐力往回拉网,并依水流潮汐在领头者指挥下,两组人员逐渐汇拢合并,将鱼网回收沙滩,然后快速将网兜里收获的鱼品倒入大筐,鱼鲜种类大小分捡完毕后,由一名或两名壮汉挑担迅步如飞,第一时间将鱼品以最快的速度赶送市场售卖。

“搬网没好路,闯走倒退步,睏是珍珠铺,吃是蕃薯箍,配是鰛仔土”……这是对岛上渔家拉山网“搬网”作业的民谣表述。意思是,拉山网好辛苦的,绝对不是好的工作,拉网时大伙用力倒退着走,是没有出头之日的表现啊,我们累了就睡在珍珠般的沙滩大床,土豆地瓜和着最小的烂鱼,这就是我们的口粮呀。撂下粪桶“倒粗”的阔嘴又成了“搬网没好路”队伍中的一员。

阔嘴

驻市售鱼的档口一般由拉山网队伍的老板娘负责,海岛的人们嘴刁,赶市的鱼货只有活蹦乱跳,那才能说明鱼货的新鲜,同时也才能卖上好的价钱。运鱼赶市这工作,对有过买粪挑粗经历的阔嘴来说,可是真正发挥了他的强项,得心应手。“借光借光,闪一下闪一下,我们某某队的搬网鱼到了,新鲜着呢”!他往往会在送鱼上市的竞争者中拔得头筹,得到档口人们的赞许,真让人刮目相看。

这段时间对“一人顶仨”、身兼数职的阔嘴来说,虽然辛苦但应该是最为开心和快乐的。一次他利用接饭的间隙买了五分钱两粒的“糯米鹅蛋”(一种糯米面包红糖馅油炸的地方小吃),送到我家,向我介绍了充实的工作状态,也让我分享他的喜悦,能赚钱,不吃“死饭”了,家里人对他挺好的,他母亲也有笑脸了......我一边吃着香甜的“糯米鹅蛋”,同时分享着阔嘴少有的快乐。突然发现这家伙讲话“鸦公音”(发育变声)还不口吃了。

阔嘴

悲剧突如其来,事先可是没有半丁点征兆的。发现阔嘴上吊自杀,正值午饭时分。从族大厝传出四婆婆凄厉的呼救声,整条巷子应该都听得到。我跟在父亲的身后也往大厝跑,头发凌乱的四婆婆发疯似瘫趴在地上,呼天抢地拍打着厢房的门槛。两扇破旧门板半掩的厢房内,阔嘴正飘挂在梁上……

阔嘴是父亲和我合力解放下地板的。电影里上吊的人眼珠暴突,吐出长舌头,那是故意吓人,假的。阔嘴闭着他标志性的大嘴,头歪垂着,缺血的脸和嘴唇有点白,很是安静,就是身子超乎想象的比平常更加的沉。教体育的父亲赶紧的为阔嘴实施心脏起博复苏抢救。在确认人已走了的同时,阔嘴他大哥脸色铁青刚刚赶回家,而此时四婆婆已经哭得昏厥过去了......

由于阔嘴是“外姓人”,未结婚不算是成人,娘在世而亡故,属于不孝的“夭寿仔”。按丧俗,不得停尸族里大厅,只能停放在大厝天井边的米兰树下。依负责丧事“师公”的安排,他大哥向人家讨取了几块木板,钉了个“四角板盒”,草草将他收殓入棺。

没有任何出殡仪式,也无立墓碑,第二天凌晨,阔嘴下葬于旧城东门外海边的乱坟丘。伙伴们很好奇,为什么我在阔嘴的抢救现场会那么勇敢,一点都不怕。说真的,让我害怕的就是阔嘴走后,每到夜深人静时,四婆婆那如歌如泣飘荡在大厝上空的“山歌”(哭丧):“凄惨歹命夭寿仔啊,没吃顿饱饭雄雄(匆匆)自个儿去,放我阿娘何时跟你去啊......”

阔嘴

阔嘴上吊自杀,远远超出了邻里想象的范围。到底是有什么原因,导致他会如此走极端。在惋惜唏嘘的同时,随着日子的远去,旧城内的顶街下巷渐渐地恢复了平静,也不再是街头巷议的谈资。可是一天,邻里们茶余饭后都在传说一件与阔嘴有关的事:与阔嘴一同拉山网的一名队员,夜晚时受人邀约喝酒,刚出家门,就被人挟持到小巷的死角,头部被套上小鱼筐,四个壮汉一顿狂揍,打完还留下话,责令他伤好能下床时,得马上到阔嘴的墓地跪拜,为乱嚼舌头害死人,向阔嘴赔罪。

旧城东门外的乱坟丘是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渔民在海上捕鱼作业,如遇到因海事而漂浮的无名尸首,即立刻会停止作业,将尸首“救”上船,收拾工具马上返航回港,精心收埋,让“好兄弟”尽快入土为安,乱坟丘因安顿无名的孤魂野鬼而得名。其实丘下的洁白沙滩,碧蓝的海水,可是我们小时候游泳玩乐和“打水战”的地方。退潮时阔嘴也经常在这里捡柴火。对面那片海是东海和南海的交汇处,乱坟丘每天都迎接从海面跃出的第一缕阳光。我就读的学校位于旧城的东门和北门之间,每年的植树节或者日常的劳动课,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到城外劳动,可我却总也寻找不到那堆无立碑的小丘,那个属于阔嘴安息的地方。

旧城内的居民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搬离了旧居,邻里乡亲很多户去到城外新区建房置屋,政府把旧城北门至东门等地圈起开发拓展旅游产业,弄个景区文化古城。阔嘴安眠的丘下,在礁石交错处,迂回曲折还搭建起了木栈道,供旅游者观光漫步。

不久前,路遇多年不见旧城内的玩伴,聊起儿时往事,他告诉我,前几年政府出资,阔嘴和那帮安眠在乱坟丘的“好兄弟”,整体搬迁到公墓新安置区了。他丢了根中华烟给我,口里抱怨着现在生活的不易和压力,怨声叹息说:“我都升级当爷爷了。阔嘴要是活着应该早也当爷爷了吧,话说回来,还是这个家伙开心快活!瞧瞧这世道,早死早投胎的好。”

阔嘴真正的名字叫什么?他总该有个大名吧?可我不想问。

阔嘴

2017年4月25日初稿

相关文章

  • 阔嘴

    阔嘴是族亲四婆婆的私生子,这可是板上钉钉的事。柔柔弱弱的四婆婆,六十岁出头,慈眉善目,说话轻声细语,打着补丁的衣服...

  • 石匠阔嘴

    ——卓夫文暄 刚满花甲之年查出胃癌晚期 身强体壮的男人在省城做完手术 接着连续几次的化疗,一百六七十斤的体重 急剧...

  • 《老怪闲语◎狗鱼》

    鱼身狗头吠清溪,阔嘴利牙啃骚泥。 现世绝品古来无,唯有金叉方可毙。

  • 【摄影】三宝鸟

    三宝鸟为佛法僧目三宝鸟属下的一种中小型攀禽,共有10个亚种,别称老鸹翠、宽嘴佛法僧、东方宽嘴转鸟、佛法僧、阔嘴鸟。...

  • 自带微笑buff的小绿鸟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位开心表情的小鸟【绿阔嘴鸟Calyptomena viridis】 ...

  • 水饺和大虾

    终于到嘴了 一直想吃自己包的水饺, 阔是自己一直不想包, 今天中午说服自己,给阔爱的周包了个韭菜猪肉馅的水饺,透鲜...

  • 美丽的误会~三宝鸟

    三宝鸟,属佛法僧目佛法僧科三宝鸟属,亦称老鸹翠、阔嘴鸟等。嘴鲜红,脚亦红色,身体蓝绿色。分布于东部沿海、西至甘肃、...

  • 2019-09-13

    嘴下留情吧,谁也不知道人家还怎么在背后吐槽你 另 中秋节快乐 武汉,还阔以啊

  • 2019-09-13

    嘴下留情吧,谁也不知道人家还怎么在背后吐槽你 另 中秋节快乐 武汉,还阔以啊

  • 爱笑的阔阔

    爱笑的阔阔 阔阔是个很乖巧的男孩,性格有点儿内向。无论班里发生什么事,他都能坦然自若,从不随波逐流...

网友评论

  • 骑马上岸的人:加油 :smile:
    怣慧:@骑马上岸的人 谢谢:blush:
  • 孙冰冰:看着看着觉得好心酸!像一篇纪实性小说,唤起了儿时的回忆点点滴滴。
    怣慧:@孙冰冰 谢谢孙老师
  • ffd0569d14fd:早些年常常阅读《小说月报》,喜爱里面文章的写实、随性的文笔线条。今日品读杨总的简文,找回了记忆中的真切、乡味与感动…
    怣慧:@A刘成辉 谢谢刘总。都老:joy:
  • 55cd653ba911:杨总文笔朴素缜密!极富真情实感!
    不禁得让晚辈脑海里勾起了鲁迅老先生笔下的那一个个人物儿,也让我悟得了那些看似遥远却又近在咫尺的年代里无奈而又略带罪恶的范本!
    怣慧:@空谷幽兰_81ce 见笑了
  • 450cc10fb1c4:前半部通过描写和儿时的玩伴一起游戏,再现了六、七十年代出生人才有的童趣,接着描写了那时代物资匮乏致人在成长中的无奈与无可选择。最好的玩伴由于一贯忠厚老实的个性,被人冤枉,而最终上吊以证明自己清白的悲剧。
    怣慧:@邓世平 儿时的记忆,特别的清晰。
    450cc10fb1c4:@邓世平 儿时玩伴耿直个性致上吊的悲剧,不免让人心酸莞尔。
  • 陈旭山:作为回忆录很精彩,重现了儿时生活情景。作为小说,必须考虑剪裁。
    怣慧:@咸阳古道 谢谢您的指导,谢谢。
    咸阳古道:@陈旭山 同意陈老师:smile:感情深,许多故事听起来很亲切,有共鸣:smile:作为作品,得取舍,讲结构和布局
    怣慧:谢谢陈老师指导,本是要分成几篇的。

本文标题:阔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bk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