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性中的善与恶》共读第12天

《人性中的善与恶》共读第12天

作者: TA76喜凤儿 | 来源:发表于2022-12-27 13:36 被阅读0次

    1.摘要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非常强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并非本性自私或者冷酷的物种。因为人类的宝宝是脆弱无助的晚成雏,需要来自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各种呵护才能长大成人,所以,我们天生就具备了必要的神经以及认知能力心和救人于危难的原始渴望。这些工具包括:发现他人痛苦的能力、在发现他人痛苦之后关心其疾苦的倾向,以及扶危济困的渴望,哪怕需要帮助的这个人跟我们毫无关系。当然,在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意愿方面,人们千差万别。但是,只有极少数人会对他人的苦痛完全视而不见,对他人幸福与否也完全不在乎,大部分人都有乐于助人的天性。

    正因为冷血精神病人跟正常人的差别如此巨大,这反而凸显了普通人同情和关怀的真实能力。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说世界上所有的或者大多数残酷和暴力行为都要归咎于冷血精神病人。因为暴力犯罪而被关押的犯人当中,只有约一半是真正意义上的冷血精神病患者。一个国家入侵另外一个国家或者犯下令人发指的残暴罪行,并不是因为这个国家里的人都是冷血精神病人。

    部分原因是,自然赋予了我们同情心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会攻击和实施暴力的特质。其实,这两点本质上并不矛盾

    人类的思维很容易被那些吸引眼球的冷酷行为影响,但是,请尽力不要让自己被误导。实际数据清楚表明:善行远比恶行更常见,善良才是常态

    我们体验到的那些丰富且有质感的色彩、声音和触觉,比如说固体、白色、粗糙和锋利等感觉起来很真实,其实都是虚空。它们都是我们大脑加工的产物,进入大脑视觉处理区域的光线中,有80%来自大脑的其他部位而不是眼睛。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大脑对现实的扭曲阐释,而不是“现实”。而这样的不准确其实散落在人类认知的每个角落。对现实的不准确认知导致我们的记忆失真,当然也会影响到我们对未来的预测。

    人类大脑对坏事情的认知、记忆和预测还存在系统性的偏好。原因是,大脑反映现实世界的指导原则不是准确而是有利于生存。结果就是,相对于那些最多只能逐渐改善生存状况的好事情,大脑会更加关注那些会威胁生存的坏事情,这种现象被称为“消极偏见”

    关系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估计,恋爱要想成功,甜言蜜语跟恶言冷语的比例至少要达到5∶1。[插图]消极行为也比积极行为的影响更加深远。行为越是恶劣,越容易被记住,而且还会成为评价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依据。特别极端的消极行为,比如说公然施虐的行为,影响力更是巨大

    感悟:是呀,感觉社会影响那些不好的事情,比如明星偷税漏税和家庭离婚,绯闻大战都成了现代人关注的焦点,好像在这个急躁的世界,每天看这个都是欢乐,对于国家新闻,那些边防战士或者好人好事反而没有被人们广泛关注……这里可能也存在不一样的心理吧,一个是只是先生说那些看起来的坏人是“勇敢者“”因为做了别人不敢的事情,所以有些人对他们是敬佩望而却步,也有人觉得感到害怕,社会上又到了这样的人,更有我这样觉得看到了一桩想不到的事破坏啦我心里那一丝美好!
    雪上加霜的是,我们对自己熟悉的小世界之外的“人”的世界的认识,并非来自我们的亲身经历,甚至不是我们从亲朋好友那里得来的二手信息,而是主要来自媒体。这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媒体的报道动机也不是毫无偏见地如实反映世界的真实面目。我这里说的偏见并非政治偏见,而是最普通的消极偏见

    那些没有什么同情心的人通常会认为其他人也没有什么同情心。反过来,那些更有同情心的人则倾向于认为其他人也更有同情心。

    也就是说,人们认为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跟大家差不多,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结果就是,那些极度自私的人就会认为别人也很自私,那些富有同情心的人会认为其他人也是悲天悯人的!

    2.感悟:

    认识到关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同情心,这对于理解利他主义非常重要。它意味着,富有同情心并非引发非凡利他行为的唯一条件。这么说,那句老话是对的,人性是一年镜子,你看到什么最多,是因为,自己也身在其中……看到这里,我的反思自己偶尔出来对他人自私自利又不负责任是不是因为自己也还是有,潜意识里,总得还是要用同理心去看问题,自然不会有那么多抱怨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性中的善与恶》共读第12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aen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