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又吃了东西,总是这样计划的好好的,却抵不住走到门店的一瞬间。
今天看到朋友发了一个朋友圈,大致说自己朋友不多但是都很好。之前看皮囊,确实是对自己的过去,挖掘自身有些感触,我从未真正面对过自己,所以不能真正地理解他人。所以我回复了话,不过被回复:写的真好,即使除去华丽的辞藻。实际上我写的都很平,记忆被刻进骨头里这种话,是作者自己说的,我看一些书之后才发现,人类情感的复杂程度,只能通过景物的描写,或者寄托的方式,得以释放,这样才能从多个维度让读者感同身受,另外一个就是:感时花溅泪。悲伤的时候,这世界应该就是处于一片悲凉的色彩。快乐时,应该也是斑斓色彩。
晚上回来看上一期落下的奇葩说。
薛教授,真的是书生遇到兵的类型,今天辩论最后,他是认真准备了很长的反驳文字,但是在说的时候,硬生生被李诞打断,李诞用他特有的方式,拍桌子狂呼:你们不要辩论了,求你们了。这时镜头剪辑的效果是:李诞拍桌子的镜头在中间,其他四位在四角,我看着薛教授的表情是凝重的,最起码对于这种搞笑、自己认真表达却被不断打断的方式,高兴不起来,但是几秒钟之后,他还是笑了。我在得到看到过薛教授的视频,没有这么“正”,奇葩说不知道是化妆的原因还是教授风格大变,又或者是凳子桌子太矮了,教授的面不一直都是脑袋向下,说话抬头,镜头在前方捕捉到的是面部向下倾斜的角度,再加上眼睛的角度,每次发言,给人的感觉就是隐私恐怖,似乎黑暗中有人拿着手电筒,照着自己的脸,缓缓抬起头的感觉。
这时候,也是到今天才发现,教授与他们几个不是一路人,包括我近几年一直喜欢的高晓松,高晓松在教授来之前,是负责和马东一起,站在康永的对立面,暂且可以理解为:理性。
但也就直到今天才发现,这完全是两种人,一种娱乐人和一种严谨的经济学家。我想教授一定没想到,自己乐于普及“人人都能听懂的经济学”这样的理念,真正走到大众面前,还有一些路要走,奇葩说的舞台需要教授的经济学观点去衬托,不然就真的成了奇葩说,连续五季,观点已经翻不出花样,薛教授的加入是绝对重量级的补充,但是今天的场景却让我看到了教授的:不是滋味。我觉得他五味杂陈,但以他的观点,他一定乐于这么做。
蔡康永老师说:人类的发展是靠平静。天哪,我是觉得在场的人都给老师面子不愿意拆台,这句话漏洞百出的,康永老师有时候让我感觉才是那个舞台上最不真实的,每次他笑我都觉得不自然,虽然走出了很重要的一部,但是在舞台上,就是那么从容的笑反而感觉不适。
另外就是,想起第五季刚开始的时候,薛教授对舞台上的几个人都不是很熟悉。今晚在大家讨论,吴亦凡和金城武的时候,他竟然问了一句:他们两个很美么,谁更漂亮些。节目效果也好,我倒觉得反映出教授的日常生活。
他如果真的连吴亦凡都不知道是谁,这个人生活中的减法,做的是有多好,我总渴求能够知道更多的咨询,看到更多的公众号文章,以前认为是拓展视野,如今慢慢发现,除了逗比逞能吹牛逼,时刻保持着比别人更多知识储备的自豪感,虚伪地活着。我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信息占用注意力。每天的精神是有限的,每一次手机弹出的提示,都打断正在思考的我,那些我不舍得取消关注的公众号,那些咨询软件,那些我幻想着有一天万一就看到了一个新奇观点的文章,近几天要统统关掉,卸载掉,还自己一片清净,给大脑强行空出一片空间。也许我就至少:自我了,至于本我,超我。让我一步步来。不贪多,是要落实在行动上。
知道和懂得是两码事。知道得事情如果不在具体的事情里实践,永远都不知道它的真实意义,以及起到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