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位中学姑娘很漂亮,她总是静静地坐在窗前,干净、清新,甚至有点遗世独立的天人的感觉。后来再联系到她,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看了她近期的照片,废了好些神才认出来,一张饱经生活侵蚀的脸上依稀能辨出当年的模样,就像废墟之中的一朵小花。但我依然想跟她说话,想了解她的生活,也祝愿她能过得幸福。但这种情愫是缘何而生的呢?是因为我已过了以貌取人的年龄了?不是。自己清楚的知道,后来的关心只是不可散尽的余热,是无法阻挡的惯性。那惊艳的一瞥太过绚烂,难以被生活的灰色所湮没。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最终选择了和高中同学婚?”其中一条回答是,“因为很多人不靠高中时那点懵懂的纯情,就没办法爱上另外一个人”。我觉得有些道理,我们会怀旧、会念旧,会感叹衣不如新人不如旧,会因环境嬗变而不安,会因物是人非而伤感。因为归根结底,我们都生活在惯性里,渴望美好,逃避不安。
然而生活的齿轮高速运转,脆弱的小情绪常常被压的粉碎,并发出“矫情”“有病”的刺耳声,就像小林也不得不因为担心白菜腐烂而顾不上老师死去的伤感。
当然,告别总是不可避免的,新的旅途也总要以道别作为开始。该说再见的时候,不要迟疑,也不用强装洒脱。念念不忘,不必回响。
网友评论